“云雪埋山蒼兕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云雪埋山蒼兕吼”全詩
詩成吟詠轉凄涼,不如獨坐空搔首。
漫漫胡天叫不聞,胡人高鼻動成群。
寒盡春生洛陽殿,回首何時復來見。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北方邊疆的苦難和失落,表達了作者對戰亂和流離失所的痛苦感受。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寒聲一夜傳刁斗,
夜晚里傳來刁斗聲,
云雪埋山蒼兕吼。
云雪覆蓋著蒼茫的山脈,蒼茫的野獸發出呼喊。
詩成吟詠轉凄涼,
我寫出詩篇吟詠之后變得更加凄涼,
不如獨坐空搔首。
與其如此,還不如獨自坐著煩惱。
漫漫胡天叫不聞,
無邊無際的北方邊境呼喊聲不可聞,
胡人高鼻動成群。
胡人擁有高鼻子,聚集成群。
寒盡春生洛陽殿,
寒冷消失,春天出現在洛陽的宮殿里,
回首何時復來見。
回頭望去,何時才能再見面。
這首詩以北方的胡笳為背景,以寒冷和荒涼的環境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戰亂和邊疆困境的哀嘆和思念。寒冷的夜晚,刁斗聲傳來,象征著邊疆的苦難和不安。云雪覆蓋著山脈,山中的野獸發出呼喊,暗示著荒涼和危險。詩人寫下了這些凄涼的景象,卻發現自己的詩篇無法完全表達自己的情感,表示自己的失望和無奈。北方邊境的呼喊聲無法傳達到遠處,胡人的高鼻子象征著異族的特征,成群的胡人呈現出一種不可知的力量。然而,作者仍然期待著寒冷的消失和春天的到來,希望能夠再次見到洛陽的殿宇。整首詩以凄涼的筆調,描繪了北方邊疆的艱難處境和作者內心的孤寂和渴望。
“云雪埋山蒼兕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jiā shí bā pāi shí bā shǒu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hán shēng yī yè chuán diāo dǒu, yún xuě mái shān cāng sì hǒu.
寒聲一夜傳刁斗,云雪埋山蒼兕吼。
shī chéng yín yǒng zhuǎn qī liáng, bù rú dú zuò kōng sāo shǒu.
詩成吟詠轉凄涼,不如獨坐空搔首。
màn màn hú tiān jiào bù wén, hú rén gāo bí dòng chéng qún.
漫漫胡天叫不聞,胡人高鼻動成群。
hán jǐn chūn shēng luò yáng diàn, huí shǒu hé shí fù lái jiàn.
寒盡春生洛陽殿,回首何時復來見。
“云雪埋山蒼兕吼”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