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牧與宮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考牧與宮室”全詩
宣王追祖宗,考牧與宮室。
甘棠能聽訟,召伯圣人匹。
後生論常高,於世復何實。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寓言九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寓言九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詩作,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周公歌七月,
耕稼乃王術。
宣王追祖宗,
考牧與宮室。
甘棠能聽訟,
召伯圣人匹。
後生論常高,
於世復何實。
詩意:
這首詩通過古代寓言的形式,表達了一種對社會倫理和政治道德的思考。詩人以周公的歌唱為引子,探討了農耕和治國的重要性,以及后世對于這些價值觀的理解和實踐的困境。
賞析:
這首詩以古代寓言的形式,通過周公的歌唱來傳達其觀點。周公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賢臣,他的歌聲象征著對社會秩序和治理的追求。詩的開頭表明了農耕對于國家治理的重要性,將其稱為"王術",意味著農業是國家統治的根本。接著,宣王追溯祖宗的行為被提及,暗示了對古代統治者的推崇和效仿。
詩中提到了甘棠和召伯,這兩個人物都是古代中國的圣人和賢臣。甘棠是一棵能夠聽取爭訟的樹木的寓言形象,象征著公正和智慧。召伯則代表著崇高的道德標準。詩人將這兩位圣人與后世的年輕人相提并論,探討了后世對于倫理和道德的評判和實踐的難題。詩的最后一句"於世復何實"表達了詩人對于后世實踐倫理觀念的疑問和困惑。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寓言的方式探討了農耕、道德和政治治理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于后世對于這些價值觀的理解和實踐的擔憂。
“考牧與宮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yán jiǔ shǒu
寓言九首
zhōu gōng gē qī yuè, gēng jià nǎi wáng shù.
周公歌七月,耕稼乃王術。
xuān wáng zhuī zǔ zōng, kǎo mù yǔ gōng shì.
宣王追祖宗,考牧與宮室。
gān táng néng tīng sòng, zhào bó shèng rén pǐ.
甘棠能聽訟,召伯圣人匹。
hòu shēng lùn cháng gāo, yú shì fù hé shí.
後生論常高,於世復何實。
“考牧與宮室”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