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神武自難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君王神武自難雙”全詩
山水雄豪空復在,君王神武自難雙。
留連落日頻回首,想像余墟獨倚窗。
卻怪夏陽才一葦,漢家何事費罌岳。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金陵懷古四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金陵懷古四首》
天兵南下此橋江,
敵國當時指顧降。
山水雄豪空復在,
君王神武自難雙。
留連落日頻回首,
想像余墟獨倚窗。
卻怪夏陽才一葦,
漢家何事費罌岳。
中文譯文:
天兵南下此橋江,
當時敵國指望著降伏。
山水壯麗的景色空虛地存在,
君王的神武之威自難雙全。
我停留觀賞,夕陽頻繁地回首,
想象著古代都城的遺跡,我獨自倚在窗前。
然而我感到奇怪,夏陽只是一根葦子,
漢家朝代有何事情讓罌粟岳(指巫山)消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金陵懷古四首》之一。詩人通過描述金陵(現今南京)的歷史景觀,表達了對過去輝煌時期的懷念和對當時的困境的思考。
詩的第一句描繪了天兵南下的場景,指的是北方的敵軍南侵的情景。第二句表達了當時敵國對金陵的指望和降伏的景象,暗示著金陵的重要地位。接下來的兩句表現了金陵山水壯麗的景色,以及君王的神武之威,但也隱含著君王難以同時擁有神武和明智的困境。
下半首詩,詩人通過描繪自己回首留連的景象,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留戀和對金陵古城的遺憾。他倚在窗前,想象著過去金陵的繁華和輝煌,但卻感到奇怪,只用一根葦子(夏陽)來比喻自己的才能和作為,而漢家朝代卻因何事情而耗費了巨大的力量(罌粟岳)。
整首詩通過對金陵歷史的回憶和思考,表達了作者對過去輝煌時期的向往,對當下困境和自己的思考與懷疑。同時,詩中運用了山水和君王形象的對比,以及夕陽和窗前的想象,形成了一幅富有意境和感情的畫面,給人以深思和觸動。
“君王神武自難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 líng huái gǔ sì shǒu
金陵懷古四首
tiān bīng nán xià cǐ qiáo jiāng, dí guó dāng shí zhǐ gù jiàng.
天兵南下此橋江,敵國當時指顧降。
shān shuǐ xióng háo kōng fù zài, jūn wáng shén wǔ zì nán shuāng.
山水雄豪空復在,君王神武自難雙。
liú lián luò rì pín huí shǒu, xiǎng xiàng yú xū dú yǐ chuāng.
留連落日頻回首,想像余墟獨倚窗。
què guài xià yáng cái yī wěi, hàn jiā hé shì fèi yīng yuè.
卻怪夏陽才一葦,漢家何事費罌岳。
“君王神武自難雙”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三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