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須身似嶺云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須身似嶺云閑”全詩
亦欲心如秋水靜,應須身似嶺云閑。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贈僧》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贈僧》
紛紛擾擾十年間,
世事何嘗不強顏。
亦欲心如秋水靜,
應須身似嶺云閑。
中文譯文:
忙忙碌碌度過了十年,
人世間的事情何曾不需要強顏歡笑。
我也想要內心像秋水一樣寧靜,
但應該讓自己的身體像嶺上的云一樣自在閑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人王安石的作品。詩人在這首詩中表達了對紛繁世事的感慨和對內心寧靜的向往。
詩的前兩句“紛紛擾擾十年間,世事何嘗不強顏”描述了十年來忙碌而繁雜的生活和面對世事所需的強顏歡笑。這句話揭示了現實社會的復雜與不易,以及人們在面對各種壓力和困難時常常需要隱藏真實情感的現象。
接著,詩人表達了對內心寧靜的渴望:“亦欲心如秋水靜”,希望自己的內心能夠像秋水一樣寧靜平和。秋水通常被認為是清澈透明的,象征著內心的寧靜和清凈。
最后兩句“應須身似嶺云閑”表達了對身體狀態的期望,希望自己的身體能夠像山上的云一樣自在閑適。嶺云自由自在地在山間飄蕩,沒有束縛和拘束,象征著自由和無拘無束的狀態。
整首詩通過對比和對照,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繁雜與紛擾的感知,同時渴望內心和身體都能夠達到寧靜自在的狀態。這種對內心寧靜和自由的追求,反映了王安石對于個人內心境界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和追求,也是宋代文人儒家思想的一種表現。
“應須身似嶺云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sēng
贈僧
fēn fēn rǎo rǎo shí nián jiān, shì shì hé cháng bù qiǎng yán.
紛紛擾擾十年間,世事何嘗不強顏。
yì yù xīn rú qiū shuǐ jìng, yīng xū shēn shì lǐng yún xián.
亦欲心如秋水靜,應須身似嶺云閑。
“應須身似嶺云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