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唯有妙蓮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世間唯有妙蓮花”全詩
能了諸緣如夢事,世間唯有妙蓮花。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再次前韻》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再次前韻》
秋燈一點映籠紗,
好讀楞嚴莫念家。
能了諸緣如夢事,
世間唯有妙蓮花。
中文譯文:
秋天的燈光點亮了薄紗,
讀《楞嚴經》,不要思念家。
能夠洞悉一切緣起如夢幻,
世間唯有妙蓮花。
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思考和感悟。
首句描述了秋天的景象,一盞燈光映照在薄紗上,給人以柔和明亮的感覺。接著,詩人提到讀《楞嚴經》,并告誡讀者不要思念家鄉,暗示了修行者要超越塵世的紛擾,專注于修行。
第三句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領悟,將世間的一切緣起都看作是虛幻的夢境,顯示了對佛家觀念的理解和接納。
最后一句以妙蓮花為象征,強調了在世間紛繁復雜的事物中,只有佛法中的妙蓮花能夠帶來真正的解脫和安寧。
賞析:
《再次前韻》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傳遞了深刻的思想,表達了王安石對修行和人生的思考。詩中融入了佛教的思想,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象和讀書修行的場景,將人生的虛幻和苦難與佛法的智慧相對照。
詩人通過秋燈映照薄紗的描繪,創造了一種幽靜的氛圍,使讀者沉浸在內心的寧靜之中。通過讀《楞嚴經》,詩人告誡人們要超脫塵世的牽絆,專注于修行,從而尋求內心的安寧與解脫。
在詩的最后兩句中,詩人以妙蓮花為象征,表達了對佛法的崇敬和追求。妙蓮花是佛教中的重要象征,代表著智慧和解脫。詩人通過唯有妙蓮花這一表述,強調了在紛繁的世間中,只有佛法的智慧和教誨能夠帶來真正的解脫和內心的平靜。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深邃的思想,表達了王安石對佛教修行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它通過描繪自然景色、修行場景和佛法象征等手法,將宇宙萬物的虛幻和人生的苦難與佛法的智慧相對照,引導讀者思考生命的價值和追求內心的平靜與解脫。
“世間唯有妙蓮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cì qián yùn
再次前韻
qiū dēng yì diǎn yìng lóng shā, hǎo dú lèng yán mò niàn jiā.
秋燈一點映籠紗,好讀楞嚴莫念家。
néng le zhū yuán rú mèng shì, shì jiān wéi yǒu miào lián huā.
能了諸緣如夢事,世間唯有妙蓮花。
“世間唯有妙蓮花”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