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此時誰會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默默此時誰會得”全詩
默默此時誰會得,坐憑江閣看飛鴻。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次韻和張仲通見寄三絕句》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韻和張仲通見寄三絕句》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高山流水意無窮,
三尺空弦膝上桐。
默默此時誰會得,
坐憑江閣看飛鴻。
中文譯文:
高山和流水的意境無窮,
三尺長的空弦掛在膝上,制作精美如同桐木。
默默地感受這時刻的人究竟有誰能悟得,
坐在江閣上憑欄遠眺飛翔的大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以詩人在江閣上觀賞飛鴻的情景為背景,表達了高山流水、弦音和江閣所帶來的無盡意境和詩意。
首句“高山流水意無窮”,通過描繪高山和流水的景象,表達了自然景觀所蘊含的深遠意義,同時也暗喻著詩人的心境,使讀者感受到無窮的意境。
接著,“三尺空弦膝上桐”,這句描述了一把三尺長的空琴弦掛在詩人的膝上,這里的桐木指的是制作琴的材料,形容琴弦的精美制作。這句意味深長,呈現了詩人在清靜的環境中,通過琴音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和境界。
第三句“默默此時誰會得”,詩人借此表達了他內心深處的感慨和思考,他的境界和感受只有默默地體味,能夠理解和領悟的人并不多。
最后一句“坐憑江閣看飛鴻”,詩人坐在江閣上,憑欄遠眺飛翔的大雁,這一景象象征著遠方的希望和自由。通過觀賞自然景色和動物的自由飛翔,詩人可以得到內心的寧靜和升華。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觀和詩人的心境,融合了音樂、自然和人的情感,展現了王安石獨特的審美觀和情感表達方式。這首詩詞通過景物的描繪,讓讀者感受到自然的美麗和詩人內心的世界,同時也引導讀者去思考生活中的真諦和意義。
“默默此時誰會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zhāng zhòng tōng jiàn jì sān jué jù
次韻和張仲通見寄三絕句
gāo shān liú shuǐ yì wú qióng, sān chǐ kōng xián xī shàng tóng.
高山流水意無窮,三尺空弦膝上桐。
mò mò cǐ shí shuí huì de, zuò píng jiāng gé kàn fēi hóng.
默默此時誰會得,坐憑江閣看飛鴻。
“默默此時誰會得”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