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與龜魚作主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且與龜魚作主人”全詩
芙蓉堂下疏秋水,且與龜魚作主人。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答韓持國芙蓉堂二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答韓持國芙蓉堂二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作品。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投老歸來一幅巾,
尚私榮祿備藩臣。
芙蓉堂下疏秋水,
且與龜魚作主人。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王安石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詩中的主人公是一個投老(指投奔老師)歸來的人,他頭上戴著一幅巾,仍然珍視私人的榮譽和封爵,備受封建體制束縛。然而,在芙蓉堂下面,他看到了清澈的秋水,與悠游自在的龜魚成為了主人。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和隱喻,表達了王安石對人生境遇和自由的思考。詩中的主人公曾經是一個官員,但他投奔老師后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價值。他頭上戴著一幅巾,象征著封建社會的榮譽和地位,但他仍然珍視這些私人的成就,顯示出他對封建體制的依賴和追求。然而,當他站在芙蓉堂下面,看到清澈的秋水時,他意識到自然界的自由和寧靜,與龜魚一起成為了主人。這里的芙蓉堂可以理解為一種自由的象征,而秋水和龜魚代表了寧靜和自在。通過與自然界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自由和寧靜的向往,以及對封建束縛的思考和批判。
這首詩詞在王安石的作品中屬于較為典型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思想的獨立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的意象與隱喻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寧靜的追求,以及對封建體制的反思。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境的構建,詩人成功地傳達了他的思想情感,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掙扎和追求。
“且與龜魚作主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hán chí guó fú róng táng èr shǒu
答韓持國芙蓉堂二首
tóu lǎo guī lái yī fú jīn, shàng sī róng lù bèi fān chén.
投老歸來一幅巾,尚私榮祿備藩臣。
fú róng táng xià shū qiū shuǐ, qiě yǔ guī yú zuò zhǔ rén.
芙蓉堂下疏秋水,且與龜魚作主人。
“且與龜魚作主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