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夢波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昨夜夢波濤”全詩
墻隈小翻動,屋角盛呼號。
漠漠驚沙密,紛紛斷柳高。
江湖豈在眼,昨夜夢波濤。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秋風》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風》是一首宋代王安石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揫歛一何饕,天機亦自勞。
墻隈小翻動,屋角盛呼號。
漠漠驚沙密,紛紛斷柳高。
江湖豈在眼,昨夜夢波濤。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秋天的景象和人們對秋風的感受。詩中通過形象的描寫和比喻,表達出秋風帶來的狂烈和威力,以及它對自然和人類的影響。詩人通過對墻角、屋檐等細微之處的描繪,展示了秋風的無處不在和無所不及的特性。他用形容詞形容秋風帶來的沙塵和搖曳不定的柳樹,強調了秋風的猛烈和不可預測性。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秋風的感慨,他認為江湖的波濤和秋風一樣,無法通過眼睛所見,只能在夢中體驗到。
賞析:
《秋風》以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語言描繪了秋風的威力和神秘感。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形象的比喻,詩人成功地將秋風的特點和對人的影響傳達給讀者。詩中的描繪多以細微之處為切入點,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秋風的無所不在和強烈的沖擊力。描寫中的用詞精準,形容詞的運用生動形象,使詩詞更具有感染力。最后兩句寓意深遠,通過對夢境中的波濤和秋風的類比,表達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捉摸和把握秋風的真實面貌。整首詩詞在簡短的篇幅內展現了秋風的狂烈和神秘,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昨夜夢波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fēng
秋風
jiū hān yī hé tāo, tiān jī yì zì láo.
揫歛一何饕,天機亦自勞。
qiáng wēi xiǎo fān dòng, wū jiǎo shèng hū háo.
墻隈小翻動,屋角盛呼號。
mò mò jīng shā mì, fēn fēn duàn liǔ gāo.
漠漠驚沙密,紛紛斷柳高。
jiāng hú qǐ zài yǎn, zuó yè mèng bō tāo.
江湖豈在眼,昨夜夢波濤。
“昨夜夢波濤”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