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狐正首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死狐正首丘”全詩
舉手指屋脊,云今如此長。
開田故歲收,種果今年嘗。
告叟去復來,耘鋤尚康強。
死狐正首丘,游子思故鄉。
嗟我行老矣,墳墓安可忘。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道人北山來》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道人北山來》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道人北山來,問松我東岡。
舉手指屋脊,云今如此長。
開田故歲收,種果今年嘗。
告叟去復來,耘鋤尚康強。
死狐正首丘,游子思故鄉。
嗟我行老矣,墳墓安可忘。
中文譯文:
來自北山的道人,問松樹我東岡的去向。
舉起手指指向房屋的脊梁,云朵今天是如此長。
開墾田地,收獲去年的莊稼,今年品嘗果實。
告別老者去而復返,耕作和種植依然健壯。
死去的狐貍正躺在山丘上,漂泊的人思念故鄉。
唉,我已經年老,然而墳墓又怎能被遺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的作品,以描繪一位道士在北山旅行的場景為主題。詩中表達了對自然景物和農業生活的觀察和思考,同時也透露出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短暫性的感慨。
詩人道人北山來,似乎是以一位虔誠的道士身份出現,向松樹詢問東岡的方位,這種詢問可以理解為對自然的探索和向往。詩人舉起手指指向屋脊上的云朵,形容云朵的延伸如此之長,可能寓意著人們對于時間的感嘆和對于變化的思考。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農田的開墾和收獲,暗示著農業生活的循環和季節的更迭。他品嘗今年的果實,似乎通過這種方式與自然和土地建立了聯系。
詩中還提到了一位老人離去又歸來,仍然堅持耕作和種植,表現出老者的堅韌和力量。死去的狐貍躺在山丘上,引起游子對故鄉的思念,傳達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獨和對家鄉的眷戀之情。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年歲的感慨和對死亡的思考。詩人感嘆自己已經步入晚年,但墳墓卻不能被遺忘,暗示了生命的短暫和對死亡的思考。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農田和人生的描繪,表現出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關注,以及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的感慨。它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內涵和情感共鳴。
“死狐正首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rén běi shān lái
道人北山來
dào rén běi shān lái, wèn sōng wǒ dōng gāng.
道人北山來,問松我東岡。
jǔ shǒu zhǐ wū jǐ, yún jīn rú cǐ zhǎng.
舉手指屋脊,云今如此長。
kāi tián gù suì shōu, zhǒng guǒ jīn nián cháng.
開田故歲收,種果今年嘗。
gào sǒu qù fù lái, yún chú shàng kāng qiáng.
告叟去復來,耘鋤尚康強。
sǐ hú zhèng shǒu qiū, yóu zǐ sī gù xiāng.
死狐正首丘,游子思故鄉。
jiē wǒ xíng lǎo yǐ, fén mù ān kě wàng.
嗟我行老矣,墳墓安可忘。
“死狐正首丘”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