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嘗哀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漂母嘗哀憐”全詩
所趣少知者,其辭多慨然。
樵妻竟謝絕,漂母嘗哀憐。
尚友古之人,于今猶壯年。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答許秀才》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答許秀才》
高陽有才子,負笈求晨饘。
所趣少知者,其辭多慨然。
樵妻竟謝絕,漂母嘗哀憐。
尚友古之人,于今猶壯年。
中文譯文:
高陽有一位才子,背負著行囊追求早餐。
他感興趣的人很少,他的言辭充滿慷慨之情。
樵夫的妻子竟然拒絕了他,流浪的母親曾經憐憫他。
他仍然尊敬古代的朋友,他們至今仍然年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答許秀才》。詩中描繪了一個才子高陽,他懷著追求知識的熱情,背負行囊早早離家去求學。然而,他所感興趣的知音很少,大多數人對他的言辭都沒有共鳴,只有少數人能理解他的豪情壯志。
詩中提到了樵夫的妻子拒絕了高陽,這可能是因為高陽過于專注于學業而忽略了家庭責任,使得他的妻子感到疏遠。另一方面,高陽的母親卻對他充滿憐憫和理解,她深知兒子的追求和努力。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古代朋友的尊敬之情,他們是古往今來仍然保持壯年的人。這可能是對那些在追求真理和理想中堅持不懈的人的致敬,以及對過去偉大人物的敬仰。
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感情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追求知識的才子、對家庭與友情的反思,以及對古代智者的敬佩。它呈現了一種對理想追求的孤獨與堅持,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人情世故的思考和對傳統價值觀的尊重。
“漂母嘗哀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xǔ xiù cái
答許秀才
gāo yáng yǒu cái zǐ, fù jí qiú chén zhān.
高陽有才子,負笈求晨饘。
suǒ qù shǎo zhī zhě, qí cí duō kǎi rán.
所趣少知者,其辭多慨然。
qiáo qī jìng xiè jué, piào mǔ cháng āi lián.
樵妻竟謝絕,漂母嘗哀憐。
shàng yǒu gǔ zhī rén, yú jīn yóu zhuàng nián.
尚友古之人,于今猶壯年。
“漂母嘗哀憐”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