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四鄙無豺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安得四鄙無豺狼”全詩
幾年辛苦補四海,始得完好無疽瘡。
一朝寄托誰家子,威福顛倒那復理。
那知赤子偏愁毒,只見狂胡倉卒起。
茫茫孤行西萬里,偪仄歸來竟憂死。
子孫險不失故物,社稷陵夷從此始。
由來犬羊著冠坐廟堂,安得四鄙無豺狼。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開元行》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開元行》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不聞開元盛天子,糾合儁杰披奸猖。
幾年辛苦補四海,始得完好無疽瘡。
一朝寄托誰家子,威福顛倒那復理。
那知赤子偏愁毒,只見狂胡倉卒起。
茫茫孤行西萬里,偪仄歸來竟憂死。
子孫險不失故物,社稷陵夷從此始。
由來犬羊著冠坐廟堂,安得四鄙無豺狼。
詩意:
《開元行》以開元盛世為背景,表達了對時代變遷和社稷安危的擔憂之情。詩中描繪了開元天子的威儀和治理才能,以及眾多賢能的糾合披荊斬棘,為國家建設付出辛勤努力的場景。然而,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憂慮,認為一朝寄托于誰家子就可能導致權勢的顛倒和社稷動蕩。最后兩句表示了作者對子孫后代的憂慮,擔心他們無法守護故物和國家的安危,而四方可能出現豺狼之患。
賞析:
《開元行》通過對開元盛世的描繪,展現了王安石對時局的觀察和思考。他對開元天子的贊譽和對糾合儁杰的稱贊,體現了作者對領導者和賢能的推崇之情。然而,在對開元盛世的描繪之中,作者也流露出對權力的憂慮,認為權勢易移,社稷易陷,這種憂慮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對國家命運的思考。
詩中的最后兩句“由來犬羊著冠坐廟堂,安得四鄙無豺狼”,以寓言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社稷安危的憂慮。犬羊著冠坐廟堂,暗指權貴昏庸,而四鄙則代表了四方,豺狼象征著強敵。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安全的擔心,以及對當時政治局勢的批判和警示。
總體上,《開元行》既表達了對開元盛世的贊美,又透露了對政治現實的憂慮,表現出王安石的思想情感和對國家命運的關注。這首詩詞在形式上簡練明快,意境深遠,是王安石政治詩的代表作之一。
“安得四鄙無豺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āi yuán xíng
開元行
jūn bù wén kāi yuán shèng tiān zǐ, jiū hé jùn jié pī jiān chāng.
君不聞開元盛天子,糾合儁杰披奸猖。
jǐ nián xīn kǔ bǔ sì hǎi, shǐ dé wán hǎo wú jū chuāng.
幾年辛苦補四海,始得完好無疽瘡。
yī zhāo jì tuō shuí jiā zǐ, wēi fú diān dǎo nà fù lǐ.
一朝寄托誰家子,威福顛倒那復理。
nǎ zhī chì zǐ piān chóu dú, zhī jiàn kuáng hú cāng cù qǐ.
那知赤子偏愁毒,只見狂胡倉卒起。
máng máng gū xíng xī wàn lǐ, bī zè guī lái jìng yōu sǐ.
茫茫孤行西萬里,偪仄歸來竟憂死。
zǐ sūn xiǎn bù shī gù wù, shè jì líng yí cóng cǐ shǐ.
子孫險不失故物,社稷陵夷從此始。
yóu lái quǎn yáng zhe guān zuò miào táng, ān dé sì bǐ wú chái láng.
由來犬羊著冠坐廟堂,安得四鄙無豺狼。
“安得四鄙無豺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