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施就升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施就升平”全詩
一朝復棄之,刀筆事刑名。
中材蔽末學,斯道苦難明。
忽貴不自期,何施就升平。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寓言六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寓言六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中文譯文:
始就詩賦科,雕鐫久才成。
一朝復棄之,刀筆事刑名。
中材蔽末學,斯道苦難明。
忽貴不自期,何施就升平。
詩意: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的《寓言六首》,通過寓言的方式表達了他對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政治理想的思考。詩中描繪了一個詩人從事寫作的過程,以及寫作被放棄后所經歷的困境。同時,作者也表達了對于政治官職的追求和對社會穩定與繁榮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寓言的形式,表達了王安石的個人經歷和政治理想。詩中的"始就詩賦科,雕鐫久才成"描述了詩人在寫作上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經過雕琢和努力才取得成就。然而,"一朝復棄之,刀筆事刑名"表達了詩人曾經被拋棄的經歷,他的文學才華被束之高閣,無法得到應有的認可和利用。
接著,詩中描述了在這種困境下,"中材蔽末學,斯道苦難明",詩人的才能被埋沒,所學的真實道理變得模糊不清,面臨著困苦和痛苦。然而,在這個困境中,詩人卻"忽貴不自期",在意料之外獲得了一定的地位和榮譽。
最后的"何施就升平"表達了王安石對社會穩定和繁榮的追求。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能,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實現升平與安定的理想。
這首詩詞通過對個人經歷和政治理想的抒發,反映了王安石對于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于個人命運的追求。同時,通過寓言的形式,給予讀者以啟示和思考,強調了個人努力和追求對于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性。
“何施就升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yán liù shǒu
寓言六首
shǐ jiù shī fù kē, diāo juān jiǔ cái chéng.
始就詩賦科,雕鐫久才成。
yī zhāo fù qì zhī, dāo bǐ shì xíng míng.
一朝復棄之,刀筆事刑名。
zhōng cái bì mò xué, sī dào kǔ nàn míng.
中材蔽末學,斯道苦難明。
hū guì bù zì qī, hé shī jiù shēng píng.
忽貴不自期,何施就升平。
“何施就升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