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食窮年報禮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飽食窮年報禮虛”全詩
攢峰列岫應譏我,飽食窮年報禮虛。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別灊皖二山》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別灊皖二山》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鄉壘新恩借舊朱,
欲辭灊皖更躊躕。
攢峰列岫應譏我,
飽食窮年報禮虛。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王安石離別灊和皖兩座山的情景。他在這兩座山之間的鄉村中有了新的恩惠,但卻猶豫不決是否要離開這里。周圍的山巒和嶺岫都仿佛在嘲笑他的猶豫不決。最后,他意識到自己吃得飽飽的,但一直以來卻沒有回報這份豐盛,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虛偽的。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灊和皖兩座山的別離,抒發了作者的離愁和內心的掙扎。詩中使用了簡潔明了的詞語和意象,使得詩意鮮明而深刻。
首句“鄉壘新恩借舊朱”,表達了作者在鄉村中得到了新的恩惠,但他又想起了過去的舊時光,這種猶豫不決的情感在詩中得以體現。
接著,“欲辭灊皖更躊躕”,作者表達了他對離別的遲疑和猶豫之情。他難以割舍與灊皖兩座山的情感紐帶,不愿意輕易離去。
第三句“攢峰列岫應譏我”,描繪了周圍的山巒和嶺岫仿佛在嘲笑作者的猶豫不決。山峰和嶺岫的景象成為外在環境與內心情感的象征。
最后一句“飽食窮年報禮虛”,表達了作者的自省和思考。他意識到自己過去享受了豐盛的物質生活,但卻沒有對這份恩惠進行回報,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虛偽的。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離別情感和對內心掙扎的揣摩,表達了作者對于離別和對過去所做行為的反思。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深度。
“飽食窮年報禮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é qián wǎn èr shān
別灊皖二山
xiāng lěi xīn ēn jiè jiù zhū, yù cí qián wǎn gèng chóu chú.
鄉壘新恩借舊朱,欲辭灊皖更躊躕。
zǎn fēng liè xiù yīng jī wǒ, bǎo shí qióng nián bào lǐ xū.
攢峰列岫應譏我,飽食窮年報禮虛。
“飽食窮年報禮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