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怪傳呼殺風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但怪傳呼殺風景”全詩
但怪傳呼殺風景,豈知禪客夜相投。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戲示蔣穎叔》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戲示蔣穎叔》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扶衰南陌望長楸,
燈火如星滿地流。
但怪傳呼殺風景,
豈知禪客夜相投。
中文譯文:
我扶著老態龍鐘的身軀,
在南邊的大道上望著那高大的楸樹。
點點燈火像星星一樣灑滿了整條街。
只是怪那傳呼的聲音破壞了美景,
哪里知道是禪宗的僧人們夜晚相互交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寫給他的朋友蔣穎叔的一首戲謔之作。詩中描述了作者扶著老態龍鐘的身軀,站在南邊的大道上,遠望著一棵高大的楸樹。楸樹下的燈火點點如同繁星一樣,灑滿了整條街道,營造出了一種繁華熱鬧的景象。
然而,作者卻因為傳呼的聲音而感到不悅。這里的傳呼指的是禪宗僧人夜晚互相呼喊的聲音,意味著他們在進行禪修和互相交流。作者以調侃的語氣說這傳呼聲破壞了美景,暗示了作者對傳統宗教活動的一種反感。
最后兩句“豈知禪客夜相投”,則表達了作者對禪宗僧人們夜晚相聚交流的一種無知和誤解。他并不了解他們的行為背后所蘊含的深意和精神追求。
整首詩詞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繁華與靜謐、美景與噪音進行對照,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及社會現象的一種思考與反思。同時也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格,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道出了深刻的內涵。
“但怪傳呼殺風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shì jiǎng yǐng shū
戲示蔣穎叔
fú shuāi nán mò wàng zhǎng qiū, dēng huǒ rú xīng mǎn dì liú.
扶衰南陌望長楸,燈火如星滿地流。
dàn guài chuán hū shā fēng jǐng, qǐ zhī chán kè yè xiāng tóu.
但怪傳呼殺風景,豈知禪客夜相投。
“但怪傳呼殺風景”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