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尋田宅豫求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尋田宅豫求鄰”全詩
能將孝友傳家世,鄉邑如君更幾人。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書陳祈兄弟屋壁》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書陳祈兄弟屋壁》
千里歸來倦宦身,
欲尋田宅豫求鄰。
能將孝友傳家世,
鄉邑如君更幾人。
中文譯文:
千里歸來,疲倦的官員身,
想要尋找一塊田地和房屋,期望有鄰居相伴。
能夠將孝道和友情傳承給子孫,
在鄉村和城市,像你這樣的人有幾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所作,表達了對家園和鄉鄰的向往,以及對孝友之道傳承的重視。
詩的第一句描述了一個疲倦的官員歸來的場景,暗示了作者身世之艱辛。第二句表達了他對尋找一個安居樂業的地方的愿望,同時希望能有鄰里相伴,體現了對人情溫暖的期盼。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王安石對孝友之道的重視。他希望自己能夠將這種美德傳承給子孫后代,以保持家族的延續。最后一句則表達了他對像自己這樣有道德修養的人在鄉村和城市中的稀少之感,也暗示了社會風氣的衰敗。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王安石對家園和家族傳承的渴望,以及對社會風貌的憂慮。它通過揭示人情溫暖、孝友之道的重要性,呼喚了社會中更多的正義和善良。整體而言,這首詩體現了王安石的家國情懷和對社會倫理價值的關注。
“欲尋田宅豫求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chén qí xiōng dì wū bì
書陳祈兄弟屋壁
qiān lǐ guī lái juàn huàn shēn, yù xún tián zhái yù qiú lín.
千里歸來倦宦身,欲尋田宅豫求鄰。
néng jiāng xiào yǒu chuán jiā shì, xiāng yì rú jūn gèng jǐ rén.
能將孝友傳家世,鄉邑如君更幾人。
“欲尋田宅豫求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