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之美惡由吾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要之美惡由吾身”全詩
頌聲交作莽豈賢,四國流言旦猶圣。
唯圣人能輕重人,不能銖兩為千鈞。
乃知輕重不在彼,要之美惡由吾身。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眾人》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眾人》是宋代大文學家王安石所作,其含義為“眾人爭論紛紛,我不喜歡也不煩惱。各種贊揚在這里交織,不分賢愚,各自流傳。只有圣人才能區分輕重,而不能僅僅以銖兩來衡量。因此,要知道輕重并不在別人,而是在我們自己。美與丑,好與壞都是由我們自己判斷的。”
中文譯文:
眾人紛紛何足競,
各有是非我不爭。
頌聲交作莽豈賢,
四國流言旦猶圣。
唯圣人能輕重人,
不能銖兩為千鈞。
乃知輕重不在彼,
要之美惡由吾身。
詩意:
這首詩講述了眾人的爭執和爭論,王安石則認為這些爭論并沒有意義,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認為贊揚和批評都是主觀的,而且沒有什么價值。王安石認為,只有圣人才能真正區分輕重,而且不能僅僅以銖兩來衡量。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區分好壞和美丑,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斷。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于爭論和紛爭的看法,他認為這些爭論都沒有意義,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強調了圣人的重要性,只有圣人才能真正區分輕重,而且不能僅僅以銖兩來衡量。這里的“銖兩”是指權衡輕重的標準,而“千鈞”則是指權衡輕重的結果。他強調了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區分好壞和美丑,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斷。這首詩意味深長,語言簡潔而富有哲理。
“要之美惡由吾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rén
眾人
zhòng rén fēn fēn hé zú jìng, shì fēi wú xǐ fēi wú bìng.
眾人紛紛何足競,是非吾喜非吾病。
sòng shēng jiāo zuò mǎng qǐ xián, sì guó liú yán dàn yóu shèng.
頌聲交作莽豈賢,四國流言旦猶圣。
wéi shèng rén néng qīng zhòng rén, bù néng zhū liǎng wèi qiān jūn.
唯圣人能輕重人,不能銖兩為千鈞。
nǎi zhī qīng zhòng bù zài bǐ, yào zhī měi è yóu wú shēn.
乃知輕重不在彼,要之美惡由吾身。
“要之美惡由吾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