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知瓢飲是生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但知瓢飲是生疑”全詩
此水遙連八功德,供人真凈四威儀。
當時迦葉無塵染,何事閿鄉有土思。
道力起緣非一路,但知瓢飲是生疑。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八功德水》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八功德水》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雪山馬口出琉璃,
聞說諸天與護持。
此水遙連八功德,
供人真凈四威儀。
當時迦葉無塵染,
何事閿鄉有土思。
道力起緣非一路,
但知瓢飲是生疑。
中文譯文:
雪山馬口噴出琉璃,
聽說它與眾天共護持。
這水遠連八種功德,
供人真正凈化四種儀式。
當初迦葉未染塵垢,
為何混濁的鄉土會有思念。
修行的力量由緣起,
只知道吃一碗飯產生了疑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作品。《八功德水》通過描繪雪山馬口噴出琉璃,并傳聞它與眾天共同守護的場景,表達了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和宇宙間的秩序。詩中提到的八功德水象征著清凈和神圣,可以凈化人們的心靈和行為。四威儀則代表著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
接著,詩人提到了迦葉,迦葉是佛教中的一位偉大弟子,未染塵垢表示他的道行高深純凈。然而,詩人對于鄉土之地存在思念之情感到困惑,這反映了他對人世間的矛盾和迷惑的思考。
最后兩句"道力起緣非一路,但知瓢飲是生疑"表達了對修行道路的思考和懷疑。詩人認識到修行的力量是由種種緣起而來的,不是一條單一的道路。而對于瓢飲(吃飯)產生了疑惑,暗示了對于生活中瑣碎事物的思考和反思。
整首詩詞以雄奇的景象和佛教的符號象征手法,展示了王安石對于人世間的矛盾和追求超凡境界的思考。通過對人生、修行和人世的思索,表達了對存在的疑惑和探索的渴望。
“但知瓢飲是生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gōng dé shuǐ
八功德水
xuě shān mǎ kǒu chū liú lí, wén shuō zhū tiān yǔ hù chí.
雪山馬口出琉璃,聞說諸天與護持。
cǐ shuǐ yáo lián bā gōng dé, gōng rén zhēn jìng sì wēi yí.
此水遙連八功德,供人真凈四威儀。
dāng shí jiā yè wú chén rǎn, hé shì wén xiāng yǒu tǔ sī.
當時迦葉無塵染,何事閿鄉有土思。
dào lì qǐ yuán fēi yí lù, dàn zhī piáo yǐn shì shēng yí.
道力起緣非一路,但知瓢飲是生疑。
“但知瓢飲是生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