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偷閑暇數經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愿偷閑暇數經過”全詩
兩地塵沙今齟齬,二年風月共婆娑。
朝倫孰與君材似,使指將如我病何。
升黜會應從此異,愿偷閑暇數經過。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酬沖卿見別》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沖卿見別》
同官同齒復同科,
朋友婚姻分最多。
兩地塵沙今齟齬,
二年風月共婆娑。
朝倫孰與君材似,
使指將如我病何。
升黜會應從此異,
愿偷閑暇數經過。
中文譯文:
與沖卿同為官員,同列于同一官階,又同科考取。
朋友們的婚姻狀況分為很多種。
如今我們分隔兩地,面臨困難和矛盾,
但兩年來,我們共同經歷風雨,共享良辰美景。
朝廷中的人才,有誰能與你相比呢?
你的才華使我如何言語表達。
在升降官職的會議上,我們的命運將會異于往日,
但我希望有機會偷得閑暇,與你相聚數次。
詩意和賞析:
《酬沖卿見別》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詩。這首詩表達了作者與沖卿之間的深厚友情和對彼此境遇的思念之情。
詩中首先描述了作者與沖卿同為官員,同為同一官階(同齒),并且同科考取。這里展示了作者對沖卿的贊賞和認同,認為沖卿與自己在官場上地位相當。
接著,詩人敘述了朋友們的婚姻境況各異,暗示了人生中的差異和分別。然而,盡管作者與沖卿分隔兩地,面對困難和矛盾,他們卻共同度過了許多年的風雨,共享了美好的時光。
在下一段中,詩人對沖卿的才華贊嘆不已,暗示了沖卿在朝廷中的卓越才干,以及自己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感嘆。作者希望能夠與沖卿再次相聚,共同度過一段寧靜的時光。
整首詩以朋友之間的別離為主題,通過對友情的描繪和對彼此命運的思念,表達了作者對友誼的珍視和對離別的感傷。同時,詩中也展示了作者對沖卿才華的贊美,以及對自身處境的思考。整體而言,這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情感表達能力。
“愿偷閑暇數經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chōng qīng jiàn bié
酬沖卿見別
tóng guān tóng chǐ fù tóng kē, péng yǒu hūn yīn fēn zuì duō.
同官同齒復同科,朋友婚姻分最多。
liǎng dì chén shā jīn jǔ yǔ, èr nián fēng yuè gòng pó suō.
兩地塵沙今齟齬,二年風月共婆娑。
cháo lún shú yǔ jūn cái shì, shǐ zhǐ jiāng rú wǒ bìng hé.
朝倫孰與君材似,使指將如我病何。
shēng chù huì yìng cóng cǐ yì, yuàn tōu xián xiá shù jīng guò.
升黜會應從此異,愿偷閑暇數經過。
“愿偷閑暇數經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