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余峽口一堆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余峽口一堆石”全詩
只余峽口一堆石,恰似人心未肯平。
分類: 竹枝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夔州竹枝歌九首》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夔州竹枝歌九首》
白帝廟前無舊城,
荒山野草古今情。
只余峽口一堆石,
恰似人心未肯平。
中文譯文:
白帝廟前沒有古老的城池,
荒山野草訴說著古今的情感。
只有峽口處留下一堆石頭,
正好象征著人們的內心還未平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范成大創作的《夔州竹枝歌九首》中的一首。夔州位于長江三峽之中,白帝廟是夔州的地標,而這首詩以白帝廟為背景,表現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人心浮躁的思考和感慨。
詩的前兩句寫道白帝廟前沒有古老的城池,荒山野草代表著時間的流轉,古代與現代的對比。這種對比展現了歲月的更迭,以及人們對于古老城池的遺憾和思念。
接著,詩人描述了峽口處只剩下一堆石頭,這堆石頭象征著人們內心的不平靜。這里的“峽口”可以理解為人們面臨的困境、挑戰或者是心靈的彷徨和迷茫,而“一堆石頭”則寓意著人們內心的紛亂和不安。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象征性的意象,傳達了作者對于時代變遷和人心不安的深刻觸動。它呈現了一種對于過去的懷念和對于現實的憂慮,表達了對于社會動蕩和人心浮躁的深思熟慮。詩中的景物和意象都富有隱喻性,使讀者在欣賞詩意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共鳴。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抽象意象,傳遞了作者對于時代變遷和人心不安的思考和感慨,體現了宋代文人對于社會現實和人性的關注。
“只余峽口一堆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uí zhōu zhú zhī gē jiǔ shǒu
夔州竹枝歌九首
bái dì miào qián wú jiù chéng, huāng shān yě cǎo gǔ jīn qíng.
白帝廟前無舊城,荒山野草古今情。
zhǐ yú xiá kǒu yī duī shí, qià sì rén xīn wèi kěn píng.
只余峽口一堆石,恰似人心未肯平。
“只余峽口一堆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