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臾後巷雞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須臾後巷雞鳴”全詩
陸續滿城鐘動,須臾後巷雞鳴。
臥聞赤腳鼾息,樂哉栩栩蘧蘧。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曉枕》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曉枕》
煮湯聽成萬籟,
添被知是五更。
陸續滿城鐘動,
須臾後巷雞鳴。
臥聞赤腳鼾息,
樂哉栩栩蘧蘧。
中文譯文:
在煮湯的聲音中聽到萬籟,
增加被子才知道已是五更。
城中的鐘聲接連不斷,
片刻之后巷子里雞鳴。
躺下時聽到赤腳的鼾聲,
多么愉悅,栩栩蘧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范成大創作的作品。詩人通過描繪清晨時分的景象,表達了對寧靜和舒適生活的向往和欣喜之情。
詩中的第一句“煮湯聽成萬籟”,通過煮湯的聲音來形容室內的寧靜,將湯的煮沸聲與大自然中的萬籟雜音相比擬,強調了寧靜環境中微小聲音的重要性。
第二句“添被知是五更”,描述了作者在清晨時感到寒冷而添被子,意識到已經過了半夜,天快亮了。這里通過寒冷的感覺和增加被子的動作,突出了時間的流轉和清晨的臨近。
接下來的兩句“陸續滿城鐘動,須臾後巷雞鳴”,描繪了晨鐘聲和雞鳴聲的交替聲音。城中鐘聲陸續響起,而后巷中的雞開始啼鳴,這些聲音交織在一起,創造出朝霞初現的寧靜和美好氛圍。
最后兩句“臥聞赤腳鼾息,樂哉栩栩蘧蘧”,表達了作者在床上躺著聆聽著赤腳鼾息的愉悅心情。這里的“赤腳鼾息”代表了親密和安逸,而“栩栩蘧蘧”則形容心情舒暢,愉悅自得。
整首詩以清晨時分的安寧景象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意象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詩中透露出一種平和、寧靜的情感,讓人感受到清晨時刻的寧靜和美好。
“須臾後巷雞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ǎo zhěn
曉枕
zhǔ tāng tīng chéng wàn lài, tiān bèi zhī shì wǔ gēng.
煮湯聽成萬籟,添被知是五更。
lù xù mǎn chéng zhōng dòng, xū yú hòu xiàng jī míng.
陸續滿城鐘動,須臾後巷雞鳴。
wò wén chì jiǎo hān xī, lè zāi xǔ xǔ qú qú.
臥聞赤腳鼾息,樂哉栩栩蘧蘧。
“須臾後巷雞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