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無空處著枯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無空處著枯藜”全詩
莫怪山翁行步澀,更無空處著枯藜。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唐懿仲諸公見過,小飲凌寒殘梅之下二絕》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唐懿仲諸公見過,小飲凌寒殘梅之下二絕》是宋代文學家范成大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問人何處是花蹊,
香玉勻鋪不見泥。
莫怪山翁行步澀,
更無空處著枯藜。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山間的景象,詩人向人詢問花徑的所在,卻發現沒有泥土的痕跡,只有香玉鋪滿了地面。詩人告誡讀者不要奇怪山間老人行走時的踉蹌,因為這里沒有空地可以種植葛藤。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山間景色,通過對花徑和地面的描寫,展現出一種清幽的山野氛圍。詩人以問答的方式引導讀者思考,表達了對自然的觀察和感悟。
詩中的“花蹊”指的是花徑,是指通往花叢的小路。詩人詢問何處有花徑,卻發現地面上沒有泥土的痕跡,只有香玉鋪滿了地面。這里的“香玉”可以理解為花瓣或花朵,形容花徑上的花朵密集而美麗。
接著,詩人告誡讀者不要奇怪山間老人行走時的踉蹌,因為這里沒有空地可以種植葛藤。這里的“山翁”指的是山中的老人,行走時步履蹣跚,可能是因為地勢崎嶇,沒有平坦的道路。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觀察和感悟,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思考。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山間的寧靜和自然的美妙,同時也可以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生命的脆弱與堅韌。
“更無空處著枯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ng yì zhòng zhū gōng jiàn guò, xiǎo yǐn líng hán cán méi zhī xià èr jué
唐懿仲諸公見過,小飲凌寒殘梅之下二絕
wèn rén hé chǔ shì huā qī, xiāng yù yún pù bú jiàn ní.
問人何處是花蹊,香玉勻鋪不見泥。
mò guài shān wēng xíng bù sè, gèng wú kōng chù zhe kū lí.
莫怪山翁行步澀,更無空處著枯藜。
“更無空處著枯藜”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