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道求魚無后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道求魚無后災”全詩
不知養虎自遺患,只道求魚無后災。
夢見梧桐生后圃,眼看麋鹿上高臺。
千齡只有忠臣恨,化作濤江雪浪堆。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題夫差廟》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題夫差廟》
中文譯文:
縱敵稽山禍已胎,
垂涎上國更荒哉。
不知養虎自遺患,
只道求魚無后災。
夢見梧桐生后圃,
眼看麋鹿上高臺。
千齡只有忠臣恨,
化作濤江雪浪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范成大所寫,題名為《題夫差廟》。詩人以夫差廟為背景,表達了對歷史上吳國君主夫差的思考和反思。
詩的開頭兩句寫道:“縱敵稽山禍已胎,垂涎上國更荒哉。”這里的“縱敵稽山”指的是紂王縱敵于稽山,表示雖然夫差已經滅亡,但禍患卻早已孕育,而且對于上國(指吳國)的貪婪使國家更加荒廢。這表達了詩人對于歷史上的錯誤決策和貪欲的深刻反思。
接下來的兩句“不知養虎自遺患,只道求魚無后災。”表明人們對于養虎只圖一時之利而不知所帶來的后患,只追求眼前的魚肉而不顧后繼的災禍。這是對于人們短視行為的批評,呼吁人們應該有長遠的眼光和思考。
接著,詩中出現了夢見梧桐生后圃,眼看麋鹿上高臺的景象。這里梧桐和麋鹿都是象征吳國的事物,梧桐是吳國的國樹,麋鹿是吳國的國獸。夢見梧桐生長在廟中后院、眼看麋鹿登上高臺,表達了詩人對于吳國昔日的繁榮和輝煌的懷念之情。
最后兩句“千齡只有忠臣恨,化作濤江雪浪堆。”表達了千年來忠臣對于吳國的恨意,他們的怨恨化作了滔滔江水和浩浩雪浪。這里的濤江雪浪象征著歷史的滄桑和時光的變遷,也暗示了忠臣們對于吳國興亡的深切關懷和悲憤之情。
整首詩通過對夫差廟和吳國的反思,揭示了歷史的教訓和人性的弱點,呼吁人們應該珍惜國家、追求長遠利益,同時也表達了對于吳國昔日輝煌的懷念和對忠臣們的敬仰之情。
“只道求魚無后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fū chāi miào
題夫差廟
zòng dí jī shān huò yǐ tāi, chuí xián shàng guó gèng huāng zāi.
縱敵稽山禍已胎,垂涎上國更荒哉。
bù zhī yǎng hǔ zì yí huàn, zhī dào qiú yú wú hòu zāi.
不知養虎自遺患,只道求魚無后災。
mèng jiàn wú tóng shēng hòu pǔ, yǎn kàn mí lù shàng gāo tái.
夢見梧桐生后圃,眼看麋鹿上高臺。
qiān líng zhǐ yǒu zhōng chén hèn, huà zuò tāo jiāng xuě làng duī.
千齡只有忠臣恨,化作濤江雪浪堆。
“只道求魚無后災”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