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中無處堪停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峽中無處堪停棹”全詩
峽中無處堪停棹,雨后今朝始憑闌。
不用苦求毫相現,祗教長掛水簾看。
山僧勸我題蒼壁,坡谷前頭未敢刊。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下巖》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下巖》
疇昔中巖一夢殘,
下巖風景亦高寒。
峽中無處堪停棹,
雨后今朝始憑闌。
不用苦求毫相現,
祗教長掛水簾看。
山僧勸我題蒼壁,
坡谷前頭未敢刊。
中文譯文:
往昔在中巖做了一個殘缺的夢,
下到巖下,風景同樣高寒。
峽谷中沒有可以停舟的地方,
雨后的今天,我靠著欄桿。
不必努力尋找微小的事物,
只讓長久地欣賞水簾。
山中的僧人勸我題字在蒼壁上,
在山坡谷前,我還不敢刻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范成大創作的,描繪了他沿著山峽下行的景色和心境。詩人在中巖做了一個殘缺的夢,夢醒后下到巖下,感受到那里的風景同樣高寒。峽谷中沒有可以停舟的地方,只能在雨后依靠欄桿欣賞河水。詩人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中的"水簾"象征著飛瀑流泉,是自然景觀中的美麗景色,詩人不再苦苦追求片刻的現象,而是以長久的心境去欣賞自然之美。山中的僧人勸詩人在蒼壁上題字,但是詩人卻遲疑不前,表達了他對自己詩才的謙卑和對文學創作的慎重態度。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山水之美,以及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思。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表達內心感受,詩人傳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思索,展示了宋代山水詩的特點和范成大的獨特創作風格。
“峽中無處堪停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yán
下巖
chóu xī zhōng yán yī mèng cán, xià yán fēng jǐng yì gāo hán.
疇昔中巖一夢殘,下巖風景亦高寒。
xiá zhōng wú chǔ kān tíng zhào, yǔ hòu jīn zhāo shǐ píng lán.
峽中無處堪停棹,雨后今朝始憑闌。
bù yòng kǔ qiú háo xiāng xiàn, zhī jiào zhǎng guà shuǐ lián kàn.
不用苦求毫相現,祗教長掛水簾看。
shān sēng quàn wǒ tí cāng bì, pō gǔ qián tou wèi gǎn kān.
山僧勸我題蒼壁,坡谷前頭未敢刊。
“峽中無處堪停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九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