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心黨禍揚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心黨禍揚塵”全詩
報讎豈教行劫,作俑翻成害仁。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荊公墓》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荊公墓》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
中文譯文:
本意治功徙木,
何心黨禍揚塵。
報讎豈教行劫,
作俑翻成害仁。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荊公墓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對社會風氣的不滿。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政治腐敗和人心不古的強烈譴責。
賞析:
《荊公墓》是范成大的一首七絕詩,通過描繪荊公墓的情景,抒發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象的痛心和憤慨之情。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權力腐敗和道德淪喪的深刻反思。
首句"本意治功徙木",意思是原本的用心是治理國家、建功立業,但現在卻只能被遷移到墓地了。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政治腐敗的不滿,暗示了得意功成的人最終卻陷入了無盡的虛無和消逝。
第二句"何心黨禍揚塵",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政治黨派爭斗所帶來的禍害的憤怒。"黨禍揚塵"形象地描繪了政治斗爭的激烈和危害,使得社會風氣沉浸在矛盾和紛爭中。
第三句"報讎豈教行劫",意味著為了報仇而采取行劫的行動,批評了以暴力手段對待復仇的行為。作者認為,對于社會問題和個人冤仇,應該通過和平的方式來解決,而不是通過暴力來報復。
最后一句"作俑翻成害仁",暗示了那些原本是為了正義而行動的人最終變成了傷害他人的惡人。這句話反映了作者對社會道德淪喪的深刻憂慮和對于人性的失望。
總之,范成大通過《荊公墓》這首詩,以犀利而深刻的語言批判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表達了對于道德淪喪和社會腐敗現象的強烈譴責,同時也呼吁人們要以善良和正義的態度對待社會問題。
“何心黨禍揚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gōng mù
荊公墓
běn yì zhì gōng xǐ mù, hé xīn dǎng huò yáng chén.
本意治功徙木,何心黨禍揚塵。
bào chóu qǐ jiào xíng jié, zuò yǒng fān chéng hài rén.
報讎豈教行劫,作俑翻成害仁。
“何心黨禍揚塵”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