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架薇條半綠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欹架薇條半綠陰”全詩
逋客已隨丹鳳詔,但余花草怨秋深。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戲題致遠書房》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戲題致遠書房》
照叢菊靨萬黃金,
欹架薇條半綠陰。
逋客已隨丹鳳詔,
但余花草怨秋深。
中文譯文:
陽光照耀著一叢菊花,它們的顏色閃耀如黃金,
藤蔓斜倚在綠草叢中,遮蔽了一半的陰涼。
遠方的客人已隨著皇帝的召喚而離開,
只有我和花草留下來怨嘆深秋的凄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范成大的作品,描繪了一個書房中的景象,以及主人在秋天感嘆時光流轉和離別的情感。詩中的景物通過色彩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深秋時節的凄涼與寂寞。
首句以"照叢菊靨萬黃金"開篇,通過對菊花的描繪,表達了其金黃色的美麗和輝煌,突出了秋天的豐收和壯麗。接著,詩人描述了藤蔓斜倚在綠草叢中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安靜而寧謐的氛圍,同時也暗示了時光流轉,綠草將逐漸枯黃。
第三句提到"逋客已隨丹鳳詔",表達了遠方的客人已經隨著皇帝的召喚而離開,這可能是指詩人自己或他身邊的人。這句話傳達了離別和分別的情感,暗示著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寂寞。
最后一句"但余花草怨秋深"表達了詩人對深秋季節的怨嘆和感慨,花草在秋天凋零的景象中,映襯出詩人對流逝時光的感傷和不舍。
整首詩以寥寥數語勾勒出書房中的景物和詩人的情感。通過運用色彩與意象,以及對季節和離別的描繪,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離別的思考,以及對秋天季節的凄涼之感。這首詩意蘊含深遠,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生命的思考。
“欹架薇條半綠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tí zhì yuǎn shū fáng
戲題致遠書房
zhào cóng jú yè wàn huáng jīn, yī jià wēi tiáo bàn lǜ yīn.
照叢菊靨萬黃金,欹架薇條半綠陰。
bū kè yǐ suí dān fèng zhào, dàn yú huā cǎo yuàn qiū shēn.
逋客已隨丹鳳詔,但余花草怨秋深。
“欹架薇條半綠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