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從百八十灘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適從百八十灘來”全詩
休問行人緣底瘦,適從百八十灘來。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自寧國溪行至宣城,舟人云凡百八十灘》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自寧國溪行至宣城,舟人云凡百八十灘》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中文譯文:
自寧國溪行至宣城,
舟人云凡百八十灘。
波驚石險夜喧雷,
曉泊旗亭笑眼開。
休問行人緣底瘦,
適從百八十灘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范成大的作品,描述了他從寧國溪出發,一路上經過百八十個灘,最終到達宣城的情景。詩中描繪了波浪拍打石頭險峻的河道,夜晚雷聲轟鳴,而清晨他在旗亭上系船,迎接著朝陽的到來。詩人以輕松詩詞:《自寧國溪行至宣城,舟人云凡百八十灘》
中文譯文:
自從寧國溪起航,一路到達宣城,舟人說經歷了一百八十個險灘。
詩意:
這首詩是范成大創作的,他描繪了自己從寧國溪出發,一直航行到宣城的旅途。詩中表達了他逆水行舟的艱辛和困難,以及他戰勝困境的毅力和勇氣。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和旅途經歷為主題,通過描繪波濤洶涌的河流和石頭的險峻,展示了作者在夜晚航行時所面臨的挑戰。詩的前兩句"波驚石險夜喧雷,曉泊旗亭笑眼開"意味著夜晚的航行是危險而嘈雜的,但是當天亮時,他到達了安全的旗亭,眼中充滿了笑意。這種轉折展示了作者的樂觀和堅韌的品質。
詩的最后兩句"休問行人緣底瘦,適從百八十灘來"表達了作者的決心和毅力,指出他雖然瘦弱,但是成功地克服了一百八十個險灘的困難。這句話也可以引申為人生的旅程,無論面對多少困難和挑戰,只要堅持不懈,就能夠戰勝困境,達到目標。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旅途經歷和內心體驗,表達了對困難的勇敢面對和樂觀積極的態度,給人以鼓舞和啟示。這首詩詞展示了范成大才華橫溢的寫作技巧和對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適從百八十灘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níng guó xī xíng zhì xuān chéng, zhōu rén yún fán bǎi bā shí tān
自寧國溪行至宣城,舟人云凡百八十灘
bō jīng shí xiǎn yè xuān léi, xiǎo pō qí tíng xiào yǎn kāi.
波驚石險夜喧雷,曉泊旗亭笑眼開。
xiū wèn xíng rén yuán dǐ shòu, shì cóng bǎi bā shí tān lái.
休問行人緣底瘦,適從百八十灘來。
“適從百八十灘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