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婦女布纏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家家婦女布纏頭”全詩
麥苗疏瘦豆苗稀,椒葉尖新柘葉薄。
家家婦女布纏頭,背負小兒領垂瘤。
山深生理卻不乏,人有銀釵一雙插。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大丫隘》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大丫隘》是宋代詩人范成大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峽行五程無聚落,
馬頭今日逢耕鑿。
麥苗疏瘦豆苗稀,
椒葉尖新柘葉薄。
家家婦女布纏頭,
背負小兒領垂瘤。
山深生理卻不乏,
人有銀釵一雙插。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偏遠山區的景象。詩人行走了五程路程,卻沒有遇到任何村落。他看到了農民正在田間進行農耕和鑿石開路。田地里的麥苗稀疏、豆苗稀疏,椒葉和柘葉都很嫩薄。詩中還描繪了山區婦女的生活場景,她們用布纏頭,背負著小孩,頸部有明顯的瘤子。盡管山區深處艱苦,但生活依然維系著,詩人看到了一位婦女戴著一對銀釵。
賞析:
《大丫隘》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貧困山區的生活景象,展現了山區人民艱苦樸素的生活狀態。詩中的景物描寫樸實自然,通過對農田和植物的描繪,展現了貧瘠的土地和艱辛的農耕生活。同時,詩人通過描寫婦女的形象,表達了她們背負家庭重擔的辛勞和堅韌。最后一句"人有銀釵一雙插"則展現了生活中的一絲美好,盡管生活貧困,但仍有細小的喜悅和希望存在。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形象的語言,以及對細節的描寫,將貧困山區的生活場景傳達給讀者。詩人以真實的觀察力和細膩的筆觸,展示了人們在艱苦環境下的生存狀態,同時也透露出他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人性的關注。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對貧困生活的關切與體悟,讓讀者在樸素的文字中感受到了生活的辛酸和堅韌。
“家家婦女布纏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 yā ài
大丫隘
xiá xíng wǔ chéng wú jù luò, mǎ tóu jīn rì féng gēng záo.
峽行五程無聚落,馬頭今日逢耕鑿。
mài miáo shū shòu dòu miáo xī, jiāo yè jiān xīn zhè yè báo.
麥苗疏瘦豆苗稀,椒葉尖新柘葉薄。
jiā jiā fù nǚ bù chán tóu, bēi fù xiǎo ér lǐng chuí liú.
家家婦女布纏頭,背負小兒領垂瘤。
shān shēn shēng lǐ què bù fá, rén yǒu yín chāi yī shuāng chā.
山深生理卻不乏,人有銀釵一雙插。
“家家婦女布纏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