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中斷水粘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兩山中斷水粘空”全詩
一雨快晴云放樹,兩山中斷水粘空。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胥口》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胥口》是宋代文學家范成大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扁舟拍浪信西東,
何處孤帆萬里風。
一雨快晴云放樹,
兩山中斷水粘空。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江上舟行的景象,表達了茫茫大海中舟帆孤獨飄蕩的情景。詩人通過描繪舟行過程中的自然景觀,抒發了對壯麗自然的贊美和思考。
賞析:
首句“扁舟拍浪信西東”,表現了舟行的動態,舟身拍擊著波浪,向著東西兩個方向前進。這種舟行的形象使人感受到波濤洶涌的大海景象。
接著,“何處孤帆萬里風”,表達了孤獨的舟帆在遼闊的海上飄蕩。舟帆所處的地方無人知曉,但卻感受到萬里風的吹拂。這句詩給人一種孤獨、遼闊和無邊無際的感覺,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追求和探索。
第三句“一雨快晴云放樹”,描繪了雨后的晴天景象。雨過天晴,云彩散開,陽光透過云層灑在樹木上,給人以明亮、清新的感覺。這里的景象轉變,表達了自然界變幻無窮的特點,也寓意著人生的起伏和變化。
最后一句“兩山中斷水粘空”,通過描繪兩座山峰間的水流斷續不連,以及水面上映照出的天空,給人以空靈、悠遠的感覺。這句詩意呼應了整首詩的主題,詩人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與贊美,以及對人生境遇的思考。
總體而言,范成大的《胥口》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贊美和思考,同時也借此反映了人生的孤獨、遼闊以及變幻無常的特點。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給人以深遠的感受,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詩意境界。
“兩山中斷水粘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ū kǒu
胥口
piān zhōu pāi làng xìn xī dōng, hé chǔ gū fān wàn lǐ fēng.
扁舟拍浪信西東,何處孤帆萬里風。
yī yǔ kuài qíng yún fàng shù, liǎng shān zhōng duàn shuǐ zhān kōng.
一雨快晴云放樹,兩山中斷水粘空。
“兩山中斷水粘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