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端無處著荒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筆端無處著荒寒”出自宋代范成大的《野景》,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bǐ duān wú chǔ zhe huāng hán,詩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筆端無處著荒寒”全詩
《野景》
菰蒲聲裹荻花乾,鷺立江天水鏡寬。
畫不能成詩不到,筆端無處著荒寒。
畫不能成詩不到,筆端無處著荒寒。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野景》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野景》是一首宋代的詩詞,由范成大創作。詩中描繪了野外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觀察和感悟。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菰蒲聲裹荻花干,
鷺立江天水鏡寬。
畫不能成詩不到,
筆端無處著荒寒。
這首詩詞的意境主要是通過描繪野外景色來表達詩人的感受和思考。
詩中的第一句描述了菰蒲的聲音裹挾著干燥的浮萍花,給人以歲月變遷和荒涼的感覺。第二句描繪了一只白鷺獨立在江天之上,水面寬廣如鏡,給人以寧靜和開闊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藝術創作的思考。他認為畫畫無法達到心中的詩意,筆端也找不到能夠表達自己內心荒涼之感的地方。這些句子表達了詩人對藝術的追求和自我反省,也暗示了他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對精神寄托的渴望。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野外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詩意的追求。同時,詩中的一些意象也蘊含著對人生、藝術和現實的深思。
“筆端無處著荒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ě jǐng
野景
gū pú shēng guǒ dí huā gān, lù lì jiāng tiān shuǐ jìng kuān.
菰蒲聲裹荻花乾,鷺立江天水鏡寬。
huà bù néng chéng shī bú dào, bǐ duān wú chǔ zhe huāng hán.
畫不能成詩不到,筆端無處著荒寒。
“筆端無處著荒寒”平仄韻腳
拼音:bǐ duān wú chǔ zhe huāng hán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筆端無處著荒寒”的相關詩句
“筆端無處著荒寒”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筆端無處著荒寒”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筆端無處著荒寒”出自范成大的 《野景》,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