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絮落花時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飛絮落花時候”出自宋代秦觀的《江城子》,
詩句共6個字,詩句拼音為:fēi xù luò huā shí hòu,詩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飛絮落花時候”全詩
《江城子》
西城楊柳弄春柔。
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
恨悠悠,幾時休。
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
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
恨悠悠,幾時休。
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
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作者簡介(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注釋】:
①“西城”三句:寫看見早春柳絲輕柔,觸動自己的離恨,因而流淚不止。
②韶華:青春年華。
【評解】
這是一首懷人傷別的佳作。上片從“弄春柔”、“系歸舟”的楊柳,勾起了對“當日事”的回憶,想起了兩人在“碧野朱橋”相會的情景。產生眼前“人不見”的離愁。下片寫年華老去而產生的悠悠別恨。“便做”三句,表現了離愁的深長。全詞于清麗淡雅中,含蘊著凄婉哀傷的情緒。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少游既是一個情種,自不免因落拓的宦途,羈旅的生涯,和失戀的縈繞所侵襲,因而使他變為一個傷心厭世的詞人。所以他的詞往往含蘊著極濃厚的凄婉情緒。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結尾兩句與李后主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徐師川之“門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皆言愁之極致。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此為少游前期的暮春別恨之作。詞之上片由“西城楊柳弄春柔”的描寫,引起對往事的回憶,抒發暮春傷別之情;下片由“韶華不為少年留”的感嘆,到“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的描寫,進一步抒發愁情別恨。
首句“西城楊柳弄春柔”貌似純寫景,實則有深意。因為這柳色,通常能使人聯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傷別 。“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種柔情 ,“弄”字則有故作撩撥之意。賦予無情景物以有情 ,寓擬人之法于無意中。“楊柳弄春柔”的結果 ,便是惹得人“動離憂,淚難收”。以下寫因柳而有所感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 ,人不見,水空流。”這里暗示,這楊柳不是任何別的地方的楊柳,而是靠近水驛的長亭之柳,所以當年曾系歸舟 ,曾有離別情事在這地方發生。那時候,一對有情人,就踏過紅色的板橋,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在這兒話別。一切都記憶猶新,可是眼前呢,風景不殊,人兒已天各一方了 。“水空流”三字表達的惆悵是深長的。
過片“韶華不為少年留”是因為少年既是風華正茂,又特別善感的緣故,所謂說“恨悠悠,幾時休?”兩句無形中又與前文的“淚難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飛絮落花時節一登樓”說不登則已,“一登”就在這楊花似雪的暮春時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淚 ,流不盡 ,許多愁。”這是一個極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在一下子將從篇首開始逐漸寫出的淚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盡地向東奔去,使人沉浸在感情的洪流中。這比喻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逐漸匯合,水到渠成的。
此詞寫柳,妙在“弄春柔”一語,筆意入微,妥貼自然,把擬人手法于無意中出之,化無情之柳為多情之物;此詞寫愁,妙在引而不發,語氣微婉,最后由景觸發一個巧妙的比喻:清淚、流水和離恨融匯成一股情感流,言盡而情不盡。
①“西城”三句:寫看見早春柳絲輕柔,觸動自己的離恨,因而流淚不止。
②韶華:青春年華。
【評解】
這是一首懷人傷別的佳作。上片從“弄春柔”、“系歸舟”的楊柳,勾起了對“當日事”的回憶,想起了兩人在“碧野朱橋”相會的情景。產生眼前“人不見”的離愁。下片寫年華老去而產生的悠悠別恨。“便做”三句,表現了離愁的深長。全詞于清麗淡雅中,含蘊著凄婉哀傷的情緒。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少游既是一個情種,自不免因落拓的宦途,羈旅的生涯,和失戀的縈繞所侵襲,因而使他變為一個傷心厭世的詞人。所以他的詞往往含蘊著極濃厚的凄婉情緒。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結尾兩句與李后主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徐師川之“門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皆言愁之極致。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此為少游前期的暮春別恨之作。詞之上片由“西城楊柳弄春柔”的描寫,引起對往事的回憶,抒發暮春傷別之情;下片由“韶華不為少年留”的感嘆,到“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的描寫,進一步抒發愁情別恨。
首句“西城楊柳弄春柔”貌似純寫景,實則有深意。因為這柳色,通常能使人聯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傷別 。“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種柔情 ,“弄”字則有故作撩撥之意。賦予無情景物以有情 ,寓擬人之法于無意中。“楊柳弄春柔”的結果 ,便是惹得人“動離憂,淚難收”。以下寫因柳而有所感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 ,人不見,水空流。”這里暗示,這楊柳不是任何別的地方的楊柳,而是靠近水驛的長亭之柳,所以當年曾系歸舟 ,曾有離別情事在這地方發生。那時候,一對有情人,就踏過紅色的板橋,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在這兒話別。一切都記憶猶新,可是眼前呢,風景不殊,人兒已天各一方了 。“水空流”三字表達的惆悵是深長的。
過片“韶華不為少年留”是因為少年既是風華正茂,又特別善感的緣故,所謂說“恨悠悠,幾時休?”兩句無形中又與前文的“淚難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飛絮落花時節一登樓”說不登則已,“一登”就在這楊花似雪的暮春時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淚 ,流不盡 ,許多愁。”這是一個極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在一下子將從篇首開始逐漸寫出的淚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盡地向東奔去,使人沉浸在感情的洪流中。這比喻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逐漸匯合,水到渠成的。
此詞寫柳,妙在“弄春柔”一語,筆意入微,妥貼自然,把擬人手法于無意中出之,化無情之柳為多情之物;此詞寫愁,妙在引而不發,語氣微婉,最后由景觸發一個巧妙的比喻:清淚、流水和離恨融匯成一股情感流,言盡而情不盡。
“飛絮落花時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chéng zǐ
江城子
xī chéng yáng liǔ nòng chūn róu.
西城楊柳弄春柔。
dòng lí yōu, lèi nán shōu.
動離憂,淚難收。
yóu jì duō qíng, céng wèi xì guī zhōu.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bì yě zhū qiáo dāng rì shì, rén bú jiàn, shuǐ kōng liú.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sháo huá bù wéi shào nián liú.
韶華不為少年留。
hèn yōu yōu, jǐ shí xiū.
恨悠悠,幾時休。
fēi xù luò huā shí hòu yī dēng lóu.
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
biàn zuò chūn jiāng dū shì lèi, liú bù jìn, xǔ duō chóu.
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飛絮落花時候”平仄韻腳
拼音:fēi xù luò huā shí hòu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飛絮落花時候”的相關詩句
“飛絮落花時候”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飛絮落花時候”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飛絮落花時候”出自秦觀的 《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