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遣花來送一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遣花來送一觴”全詩
弟兄殿住春風了,卻遣花來送一觴。
分類: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和趙茂嘉郎中雙頭芍藥二首》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趙茂嘉郎中雙頭芍藥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昨日梅華同語笑,
今朝芍藥并芬芳。
弟兄殿住春風了,
卻遣花來送一觴。
中文譯文:
昨天梅花一起開放,相互交談歡笑,
今天芍藥也一同綻放,散發著濃郁的芬芳。
我弟兄們已經居住在春風中,
卻派花朵來為我送上一杯酒。
詩意:
這首詩是辛棄疾寫給趙茂嘉的雙頭芍藥的贊美之作。詩人通過梅花和芍藥的比喻,表達了友誼之美和情感的傳遞。詩中提到的梅花和芍藥,象征著不同的時節和情感,它們相互交替,展示了生命的變化和豐富性。詩人描述了弟兄們已經在春風中安居樂業,而他卻遠離家鄉,此時卻派花來表達情誼,寄托了對友情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梅花和芍藥的美麗和芬芳,同時通過花朵的象征意義,表達了情感和友誼的珍貴。詩人巧妙地運用了對比和轉折,將詩意表達得深遠而含蓄。詩人通過對梅花和芍藥的描述,展示了人生的變化和情感的流轉,以及友情在不同時刻的存在和傳遞。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清新,給人以溫暖和感動之感。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友情的珍視,讓人在欣賞詩意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
“卻遣花來送一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ào mào jiā láng zhōng shuāng tóu sháo yào èr shǒu
和趙茂嘉郎中雙頭芍藥二首
zuó rì méi huá tóng yǔ xiào, jīn zhāo sháo yào bìng fēn fāng.
昨日梅華同語笑,今朝芍藥并芬芳。
dì xiōng diàn zhù chūn fēng le, què qiǎn huā lái sòng yī shāng.
弟兄殿住春風了,卻遣花來送一觴。
“卻遣花來送一觴”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