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以秋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蟋蟀以秋鳴”全詩
我老自少眠,那得憎此聲。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雜興》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雜興》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萬物各有時,蟋蟀以秋鳴。
我老自少眠,那得憎此聲。
中文譯文:
萬物都有它們獨特的時節,蟋蟀在秋天鳴叫。
我從小就習慣了老年人的睡眠,怎么可能厭惡這聲音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人陸游創作的一首雜興,通過描寫蟋蟀在秋天鳴叫和自己對此聲音的態度,表達了對生命和時間流逝的思考。
首先,詩人提到萬物各有時,傳達了一種宇宙規律的觀念。每個生物、每個物體都有它們獨特的存在方式和表達方式。蟋蟀以秋天鳴叫,正是它們生命中的一種特定時節,也是大自然中的一種聲音。
接著,詩人以自己的視角出發,表達了對蟋蟀聲音的感受。詩人以自己老年的身份自述,表示自己從小就養成了喜歡睡眠的習慣。在這種情況下,蟋蟀的鳴叫聲可能會打擾到他的休息,但詩人卻說“那得憎此聲”,表明他并不真的討厭這聲音。這句話中透露出一種對生命和自然的接納,詩人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老年人,已經進入了生命的秋天,而蟋蟀的鳴叫則成為了其中的一部分,不再是令人討厭的噪音,而是一種愉悅的聲音。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傳達了一種對自然和生命的理解和接納。詩人通過描寫蟋蟀的鳴叫聲以及自己對這聲音的態度,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的思考,以及對自然規律的認同。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讓讀者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引發對生命的珍惜和對時間的思考。
“蟋蟀以秋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xìng
雜興
wàn wù gè yǒu shí, xī shuài yǐ qiū míng.
萬物各有時,蟋蟀以秋鳴。
wǒ lǎo zì shǎo mián, nà de zēng cǐ shēng.
我老自少眠,那得憎此聲。
“蟋蟀以秋鳴”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