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清寒近探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路清寒近探梅”全詩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九月晦日作》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月晦日作》是宋代文人陸游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路清寒近探梅,
振衣高處興悠哉!
飛鴻杳杳江天闊,
一片愁從萬里來。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九月晦日的景象和情感。他在山間尋訪梅花時感受到了清寒的氣息,但這并沒有使他的情緒低落。相反,當他登高振衣時,他的情緒變得歡暢起來。他看到江天遼闊,一只只飛翔的大雁在遠方消失,這景象喚起了他的思鄉之情。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景色的感受以及內心的愁思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首先,作者描述了山路清寒,近處探尋梅花的情景。九月已至,秋意漸濃,山中的氣溫也逐漸變得清寒。這種清寒的描繪不僅僅是對自然景色的刻畫,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內心的孤寂和冷靜。然而,作者并沒有陷入消沉,而是在接下來的句子中表達了自己的豁達心境。他振衣而行,登上高處,感受到了一種歡暢的情緒。這種情緒可能源于對自然景色的欣賞,同時也可以理解為對人生的樂觀態度。接著,作者描述了飛翔的大雁在遙遠的江天中消失的景象。這一景象喚起了作者的思鄉之情,他感嘆自己的愁思源自千里之外。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作者內心情感的交織,展示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態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陸游是宋代文學史上重要的詩人之一,他的作品以寫實、清新、豪放而著稱。這首《九月晦日作》展示了他對自然景色的敏感觸動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對山路、梅花、飛鴻等形象的描繪,以及情感的表達,他將自然景色與內心世界相融合,形成一幅具有詩意的畫面。這首詩詞既有著深刻的情感表達,又展現了作者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心態,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山路清寒近探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yuè huì rì zuò
九月晦日作
shān lù qīng hán jìn tàn méi, zhèn yī gāo chù xìng yōu zāi! fēi hóng yǎo yǎo jiāng tiān kuò, yī piàn chóu cóng wàn lǐ lái.
山路清寒近探梅,振衣高處興悠哉!飛鴻杳杳江天闊,一片愁從萬里來。
“山路清寒近探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