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馬惜離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戎馬惜離群”全詩
去遠留詩別,愁多任酒醺。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無云。
山路時吹角,那堪處處聞。
分類: 送別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留別賈嚴二閣老兩院補闕(得云字)》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留別賈嚴兩院補闕(得云字)
杜甫
田園須暫往,戎馬惜離群。
去遠留詩別,愁多任酒醺。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無云。
山路時吹角,那堪處處聞。
中文譯文:
暫時離開田園,可惜與戰友們分離。
遠去時留下詩作作別,愁思多任酒醉。
常常秋天下雨,今天終于無云。
山路上時常吹響號角,那里能忍受處處都能聽到的聲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杜甫寫給賈嚴的離別之作。賈嚴是杜甫的友人,杜甫因為政治迫害而被貶斥到黔中地區。他在此處生活了一段時間,期間結識了賈嚴。賈嚴被貶斥到隔壁縣補闕,兩人在黔中相聚,成為親密的朋友。然而賈嚴被調到遠離黔中的另一個地方補闕,他們不得不分離。
詩詞的第一句“田園須暫往,戎馬惜離群”,表達了杜甫暫時離開田園和與戰友分離的惋惜之情。詩人對田園的眷戀和對朋友的留戀都深深地體現出來。
接著兩句“去遠留詩別,愁多任酒醺”,表達了杜甫在離別之際,留下了這首詩與賈嚴告別,并感嘆自己的憂愁之情,借酒消愁,放縱自己。
接下來的兩句“一秋常苦雨,今日始無云”,揭示了杜甫在黔中居住期間,常常遭遇秋雨的困擾,而離別之日開始晴朗了,這里可以看出他希望賈嚴有一個好的前程,可以擺脫困擾。
最后兩句“山路時吹角,那堪處處聞”,通過描繪山路上吹響的號角聲,表達了杜甫內心的痛苦和無奈之情。他痛苦地感受到分離的痛苦,無法忍受處處都傳來的告別聲。
整首詩詞以離別為主題,通過描繪詩人對田園和友情的深情告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傷和無奈。同時,通過對自然的描寫,增加了詩詞的藝術感和意境。
“戎馬惜離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ú bié jiǎ yán èr gé lǎo liǎng yuàn bǔ quē dé yún zì
留別賈嚴二閣老兩院補闕(得云字)
tián yuán xū zàn wǎng, róng mǎ xī lí qún.
田園須暫往,戎馬惜離群。
qù yuǎn liú shī bié, chóu duō rèn jiǔ xūn.
去遠留詩別,愁多任酒醺。
yī qiū cháng kǔ yǔ, jīn rì shǐ wú yún.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無云。
shān lù shí chuī jiǎo, nà kān chǔ chù wén.
山路時吹角,那堪處處聞。
“戎馬惜離群”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