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煎土茗浮甘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煎土茗浮甘菊”全詩
大巢初生蠶正浴,小巢漸老麥米熟。
龍鶴作羹香出釜,木魚瀹葅子盈腹。
未論索餅與饡飯,掫愛紅糟并缹粥。
東來坐閱七寒暑,未嘗舉箸忘吾蜀。
何時一飽與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冬夜與溥庵主說川食戲作》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冬夜與溥庵主說川食戲作》是宋代詩人陸游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唐安薏米白如玉,
漢嘉栮脯美勝肉。
大巢初生蠶正浴,
小巢漸老麥米熟。
龍鶴作羹香出釜,
木魚瀹葅子盈腹。
未論索餅與饡飯,
掫愛紅糟并缹粥。
東來坐閱七寒暑,
未嘗舉箸忘吾蜀。
何時一飽與子同,
更煎土茗浮甘菊。
中文譯文:
唐朝的安薏米潔白如玉,
漢朝的嘉栮脯美味勝過肉。
大繭剛孵化的蠶正在洗浴,
小繭逐漸老化,麥米卻成熟了。
龍和鶴共同制作的羹菜香氣溢出炊釜,
木魚煮的菜肴填滿了腹部。
還不用提索餅和饡飯,
我更喜歡紅糟和缹粥。
我從東方來,坐在這里度過了七個寒暑,
從未忘記我的蜀地。
何時能與你一起分享一頓豐盛的飯菜,
再煎一壺土茶,浮上甘菊花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冬夜與溥庵主(溥庵是陸游的朋友)談論川菜時的情景。詩中通過描寫各種美食的細節,展示了食物的誘人之處。唐朝的安薏米潔白如玉,漢朝的嘉栮脯美味勝過肉,展現了歷史上不同時期的美食特色。大繭初生的蠶正在洗浴,小繭已經老化,麥米成熟,這些描寫表達了農耕時節的變化和豐收的喜悅。
詩中還描繪了用龍和鶴所制作的菜肴,以及由木魚煮的菜肴,給人帶來香味撲鼻的感覺。作者表達了對美食的向往,紅糟和缹粥成為他的心頭好,突出了川菜的特色。
最后幾句表達了作者對蜀地的思念和對與朋友一起分享美食的期望,希望能與朋友一同品嘗美食,也表達了對自己故鄉土茶和甘菊花瓣的喜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美食和表達對食物的渴望,展示了作者對川菜的鐘愛和思鄉之情,同時也傳遞了友情和共享美食的愿望。
“更煎土茗浮甘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yè yǔ pǔ ān zhǔ shuō chuān shí xì zuò
冬夜與溥庵主說川食戲作
táng ān yì mǐ bái rú yù, hàn jiā ěr pú měi shèng ròu.
唐安薏米白如玉,漢嘉栮脯美勝肉。
dà cháo chū shēng cán zhèng yù, xiǎo cháo jiàn lǎo mài mǐ shú.
大巢初生蠶正浴,小巢漸老麥米熟。
lóng hè zuò gēng xiāng chū fǔ, mù yú yuè zū zi yíng fù.
龍鶴作羹香出釜,木魚瀹葅子盈腹。
wèi lùn suǒ bǐng yǔ zàn fàn, zhōu ài hóng zāo bìng fǒu zhōu.
未論索餅與饡飯,掫愛紅糟并缹粥。
dōng lái zuò yuè qī hán shǔ, wèi cháng jǔ zhù wàng wú shǔ.
東來坐閱七寒暑,未嘗舉箸忘吾蜀。
hé shí yī bǎo yǔ zi tóng, gèng jiān tǔ míng fú gān jú.
何時一飽與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
“更煎土茗浮甘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