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簀汝所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易簀汝所知”全詩
江河水稽天,發源乃涓流。
人忍於搏虱,習熟且解牛。
象箸與玉杯,漆器實其由。
斯須失兢畏,惡名溢九州。
始乎為善士,終可蹈軻丘。
孰置汝太山?孰擠汝污溝?降福孰汝私?得禍孰汝讎?圣狂在一念,禍福皆自求。
易簀汝所知,垂死勿惰偷。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老學庵自規》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老學庵自規》是宋代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堯德被四表,其本在身修。
江河水稽天,發源乃涓流。
人忍於搏虱,習熟且解牛。
象箸與玉杯,漆器實其由。
斯須失兢畏,惡名溢九州。
始乎為善士,終可蹈軻丘。
孰置汝太山?孰擠汝污溝?
降福孰汝私?得禍孰汝讎?
圣狂在一念,禍福皆自求。
易簀汝所知,垂死勿惰偷。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陸游對個人修養和道德行為的思考。他認為堯的德行被四方所稱頌,但這種德行的根源在于個人修養。正如江河之水匯聚成大海,善行的源頭也是由點滴的修行積累而來。詩中還提到了人們忍受虱子的叮咬,熟練地解剖牛,以及象箸、玉杯和漆器的制作過程,這些都是通過勤奮和技藝的積累而成。陸游認為,即使一時失去了恐懼和警惕,惡名也會傳遍九州。然而,只要始終做一個善良的人,最終也能達到軻丘的境地。詩中還提出了一系列反問,表達了對個人選擇和行為后果的思考。最后,陸游強調了個人的自主權和責任,認為圣人的狂妄和禍福都是由自己決定的。他還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不要在臨死之際懶散和偷懶。
賞析:
《老學庵自規》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陸游對個人修養和道德行為的思考。通過對堯德、江河水和日常生活中瑣碎事物的描繪,詩人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善行的根源在于個人的修行和積累。詩中的反問和對人生選擇的思考,引發了讀者對自身行為和責任的思考。最后,詩人以垂死勿惰偷的警示,呼喚人們要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整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陸游對人生道德和自主權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值得我們深入品味。
“易簀汝所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ǎo xué ān zì guī
老學庵自規
yáo dé bèi sì biǎo, qí běn zài shēn xiū.
堯德被四表,其本在身修。
jiāng hé shuǐ jī tiān, fā yuán nǎi juān liú.
江河水稽天,發源乃涓流。
rén rěn yú bó shī, xí shú qiě jiě niú.
人忍於搏虱,習熟且解牛。
xiàng zhù yǔ yù bēi, qī qì shí qí yóu.
象箸與玉杯,漆器實其由。
sī xū shī jīng wèi, è míng yì jiǔ zhōu.
斯須失兢畏,惡名溢九州。
shǐ hū wéi shàn shì, zhōng kě dǎo kē qiū.
始乎為善士,終可蹈軻丘。
shú zhì rǔ tài shān? shú jǐ rǔ wū gōu? jiàng fú shú rǔ sī? dé huò shú rǔ chóu? shèng kuáng zài yī niàn, huò fú jiē zì qiú.
孰置汝太山?孰擠汝污溝?降福孰汝私?得禍孰汝讎?圣狂在一念,禍福皆自求。
yì zé rǔ suǒ zhī, chuí sǐ wù duò tōu.
易簀汝所知,垂死勿惰偷。
“易簀汝所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