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貪佛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夫貪佛日”全詩
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
風物悲游子,登臨憶侍郎。
老夫貪佛日,隨意宿僧房。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何限倚山木,吟詩秋葉黃。
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
風物悲游子,登臨憶侍郎。
老夫貪佛日,隨意宿僧房。
中文譯文:
無論在哪里,我常常依靠著山木,吟詠秋天變黃的葉子。
蟬聲聚集在古寺里,鳥兒的影子穿過寒冷的池塘。
風景讓離家的子弟感到傷感,登臨高處時想起了曾經仕途高升的王侍郎。
老夫一直都慕于寺廟生活,任性地住在僧房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新津寺的景象,并向他的朋友王侍郎表達了思念之情。詩人倚靠山木,吟詠秋天的黃葉,傳達了他內心的憂愁和追求。蟬聲和鳥兒的影子在古寺中聚集,創造了一種寧靜和悠遠的氛圍。這種景象引發了離家的杜甫的思鄉之情,讓他回憶起了曾經擔任過高官的王侍郎。最后,詩人表達了他對佛教生活的向往,隨心所欲地在僧房中逗留。
這首詩充滿了對大自然和寺廟生活的熱愛,描繪了一幅靜謐而憂傷的景象。杜甫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離鄉的思念,表達了他對過去榮耀時光的回憶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整首詩情感真摯,寓意深遠,展示了杜甫的思想與情感的表達能力。
“老夫貪佛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péi dí dēng xīn jīn sì jì wáng shì láng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hé xiàn yǐ shān mù, yín shī qiū yè huáng.
何限倚山木,吟詩秋葉黃。
chán shēng jí gǔ sì, niǎo yǐng dù hán táng.
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
fēng wù bēi yóu zǐ, dēng lín yì shì láng.
風物悲游子,登臨憶侍郎。
lǎo fū tān fú rì, suí yì sù sēng fáng.
老夫貪佛日,隨意宿僧房。
“老夫貪佛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