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于耆舊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于耆舊內”全詩
把君詩過日,念此別驚神。
地闊峨眉晚,天高峴首春。
為于耆舊內,試覓姓龐人。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贈別鄭煉赴襄陽》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別鄭煉赴襄陽》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一首詩。詩的內容描述了杜甫送別好友鄭煉前往襄陽的情景。
詩的中文譯文大致是:戰馬馳騁在遠方,我已年老身體不佳。看著你的詩篇與日俱增,心里充滿了不舍之情。大地遼闊,峨眉山晚霞絢爛,天空高遠,峴首山春意盎然。我愿與老友共同在哲人之間尋找姓龐的人。
詩意:
這首詩是杜甫送別好友鄭煉的作品,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表達個人情感,表達了杜甫對好友的深深的思念之情。戰馬馳騁的景象象征著朝代的動蕩和人生的變遷,而杜甫自己的老病之身則凸顯了離別時的無奈和內心的痛苦。詩中描繪的大地遼闊、山川壯麗以及春意盎然的景象,與離別時的別樣心情形成鮮明對比。最后,杜甫希望能在哲人之間尋找到姓龐的人,可以看作是對友誼的追求和對過去友誼的回顧。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景物的壯麗和表達內心的思緒,展現了杜甫深厚的情感和對友誼的珍視。他以獨特的筆觸將自然景色與自己的情感相融合,以表達對好友的不舍之情和對長久友誼的思考。詩中的描寫細膩,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感慨和對友情的珍視。整首詩表現了詩人的真摯情感和獨特的藝術才華,使人讀后不禁感嘆他對友情的堅持和追求。
“為于耆舊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bié zhèng liàn fù xiāng yáng
贈別鄭煉赴襄陽
róng mǎ jiāo chí jì, zhài mén lǎo bìng shēn.
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
bǎ jūn shī guò rì, niàn cǐ bié jīng shén.
把君詩過日,念此別驚神。
dì kuò é méi wǎn, tiān gāo xiàn shǒu chūn.
地闊峨眉晚,天高峴首春。
wèi yú qí jiù nèi, shì mì xìng páng rén.
為于耆舊內,試覓姓龐人。
“為于耆舊內”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