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過前村禹會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過前村禹會橋”全詩
手扶萬里天壇杖,夜過前村禹會橋。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系舟》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系舟》
作者:陸游
朝代:宋代
地曠月明鋪素練,
霜寒河淺拂輕綃。
手扶萬里天壇杖,
夜過前村禹會橋。
中文譯文:
廣袤的大地上,明亮的月光灑滿了一片鋪展如素練的水面,
寒冷的霜,輕拂著淺淺的河水,宛如撫摸輕柔的絹綃。
我手扶著象征著萬里長城的天壇杖,
在夜幕中經過前村,離開了禹會橋。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幅秋夜的景象。詩人站在船上,眺望著寬廣的水面,月光灑滿了整片湖泊,使其宛如一塊潔白的絹練。寒冷的霜覆蓋在淺淺的河水上,輕輕觸碰著它們,仿佛撫摸著柔軟的絹綃一般。
詩人手扶著象征著萬里長城的天壇杖,象征著他的身份和志向。他在夜晚經過一個叫做前村的地方,離開了禹會橋。這里的禹會橋是古代傳說中大禹治水時召開會議的地方,因此有著歷史和文化的意義。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于自然景色的感受以及他對歷史和文化的敬仰之情。通過描繪秋夜的美景,詩人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歷史傳統的追溯,展現出他內心深處的壯志和情感。
賞析:
《系舟》是陸游的一首典型的宋代詩作。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對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對歷史文化的向往。詩中的月明、素練、霜寒等意象,以及天壇杖、禹會橋等象征性的意象,使整首詩具有濃厚的藝術感和象征意義。
詩人運用了自然景色的描繪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月光灑滿水面,給人以明亮、寧靜的感受,與詩人內心的寧靜和追求相呼應。同時,河水上的霜和絹綃的比喻,表現出詩人對自然美的細致觀察和感悟。而手扶天壇杖、夜過禹會橋等景物,則體現了詩人對歷史文化的追溯和向往,展示了他的壯志和情感。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清新的意象勾勒出了一幅優美的夜景畫卷,融合了自然、歷史和個人情感,給讀者帶來了一種寂靜、寧謐的美感。同時,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使詩意更加深遠,引發讀者對于自然、歷史和人生的思考,展現了陸游獨特的藝術魅力。
“夜過前村禹會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zhōu
系舟
dì kuàng yuè míng pù sù liàn, shuāng hán hé qiǎn fú qīng xiāo.
地曠月明鋪素練,霜寒河淺拂輕綃。
shǒu fú wàn lǐ tiān tán zhàng, yè guò qián cūn yǔ huì qiáo.
手扶萬里天壇杖,夜過前村禹會橋。
“夜過前村禹會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