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邊路白有僧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水邊路白有僧歸”全詩
林里枝寒無鵲立,水邊路白有僧歸。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長溪東山容老索月谷幽賞詩幽賞梅》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人陸游所作,題為《長溪東山容老索月谷幽賞詩幽賞梅》。下面是我的分析和譯文:
詩詞中的描述表達了陸游對自然景觀的觀察和感悟。他說在人世間底處無明月,意味著在人類的生活中很難看到明亮的月光。然而,他認為只要有青山作為背景,就可以進行發揮和創造。這里的青山象征著自然界的美好和恒久,給人以靈感和啟示。
詩中提到林中寒枝上沒有鵲鳥停駐,水邊的路上有僧侶歸來,這些細節描繪了景色的靜謐和幽靜。林中的寒枝沒有鵲鳥停留,可能暗示了孤寂和寂寞的意象。水邊的路上有僧侶歸來,暗示著在這樣的幽靜環境中修行和尋求內心的寧靜。
詩詞的中文譯文:
人間底處無明月,
只要青山為發揮。
林里枝寒無鵲立,
水邊路白有僧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陸游對于自然的喜愛和對人生的思考。他認為在世間的喧囂中,很難看到明亮的月光,但只要有青山作為背景,就有了發揮和創造的空間。這種觀點反映了陸游追求清凈和自由的心態,他將自然界的美景作為自己創作和思考的源泉。
詩中的林中寒枝沒有鵲鳥停留,表達了一種寂寞和孤獨的情感。而水邊的路上有僧侶歸來,暗示了在這樣的幽靜環境中修行和尋求內心的安寧與平靜。這些景物的描繪與詩人內心的感悟相呼應,傳達了一種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陸游對于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他以青山為背景,將個人的情感與自然融合,展示了對寂靜與寧靜的追求,以及對自然的敬仰和贊美。這首詩詞在宋代文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現了陸游深邃的思想和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
“水邊路白有僧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ǎng xī dōng shān róng lǎo suǒ yuè gǔ yōu shǎng shī yōu shǎng méi
長溪東山容老索月谷幽賞詩幽賞梅
rén jiān dǐ chǔ wú míng yuè, zhǐ yào qīng shān wèi fā huī.
人間底處無明月,只要青山為發揮。
lín lǐ zhī hán wú què lì, shuǐ biān lù bái yǒu sēng guī.
林里枝寒無鵲立,水邊路白有僧歸。
“水邊路白有僧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