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馬征塵拂不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撲馬征塵拂不開”全詩
蜀山地暖稀逢雪,閏歲春遲未見梅。
陂水近人無鷺下,煙林藏寺有鐘來。
宋公出牧曾題壁,錦段雖殘試剪裁。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羅江驛翠望亭讀宋景文公詩》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羅江驛翠望亭讀宋景文公詩》是宋代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羅江驛的翠望亭中讀宋景文公的詩時的情景和感受。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撲馬征塵拂不開,
高亭欹帽一徘徊。
蜀山地暖稀逢雪,
閏歲春遲未見梅。
陂水近人無鷺下,
煙林藏寺有鐘來。
宋公出牧曾題壁,
錦段雖殘試剪裁。
這首詩詞通過景物描寫和意境的營造,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對讀書的思考。
詩詞的詩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中描繪了征塵撲馬,高亭欹帽,蜀山地暖稀逢雪等自然景物,通過這些描寫,詩詞給人一種真實感和身臨其境的感受。這些自然景物的描繪也為后面的思考和情感表達做了鋪墊。
2. 季節和歲月的變換:詩中提到了閏歲春遲未見梅,暗示時間的流轉和季節的更替。這種變換和延遲的到來讓人感嘆歲月的匆匆和生活的無常。
3. 人與自然的關系:詩中陂水近人無鷺下,煙林藏寺有鐘來,這些描寫著重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人們靠近水邊,鷺鳥不再下降,煙林中的寺廟有鐘聲回響,這種描寫傳遞出一種平靜與寧靜的氛圍。
4. 文化傳承和思考:詩中提到宋公出牧曾題壁,錦段雖殘試剪裁,這是對歷史的回顧和文化的傳承。通過這一描寫,詩詞表達了對過去文化的敬重和對文學藝術的思考。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季節變換的展示以及對人與自然、文化傳承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生活、時間和文化的感悟。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細膩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索,同時也可以體味到自然景物和文化傳承所帶來的美好和寧靜。
“撲馬征塵拂不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uó jiāng yì cuì wàng tíng dú sòng jǐng wén gōng shī
羅江驛翠望亭讀宋景文公詩
pū mǎ zhēng chén fú bù kāi, gāo tíng yī mào yī pái huái.
撲馬征塵拂不開,高亭欹帽一徘徊。
shǔ shān dì nuǎn xī féng xuě, rùn suì chūn chí wèi jiàn méi.
蜀山地暖稀逢雪,閏歲春遲未見梅。
bēi shuǐ jìn rén wú lù xià, yān lín cáng sì yǒu zhōng lái.
陂水近人無鷺下,煙林藏寺有鐘來。
sòng gōng chū mù céng tí bì, jǐn duàn suī cán shì jiǎn cái.
宋公出牧曾題壁,錦段雖殘試剪裁。
“撲馬征塵拂不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