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淙潺野水鳴空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淙潺野水鳴空苑”全詩
淙潺野水鳴空苑,寂歷斜陽下廢城。
縱轡迎涼看馬影,袖鞭尋句聽蟬聲。
白頭散吏元無事,卻為興亡一愴情。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夏日過摩訶池》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日過摩訶池》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烏帽翩翩白紵輕,
摩訶池上試閑行。
淙潺野水鳴空苑,
寂歷斜陽下廢城。
縱轡迎涼看馬影,
袖鞭尋句聽蟬聲。
白頭散吏元無事,
卻為興亡一愴情。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夏日的景象。詩人穿著黑色的帽子,身穿白色的輕衫,在摩訶池邊漫步,感受閑適的時光流逝。在野外,清澈的水聲回蕩在空曠的宮苑中,而斜陽下的廢棄城市顯得寂靜無人。詩人放松地駕馭著馬匹,迎著涼風觀賞馬影,同時傾聽蟬鳴。詩人已經年老無職,原本不再受到政治事務的干擾,但對國家的興衰卻仍然感到悲涼。
賞析:
這首詩以清新淡雅的筆觸描繪了夏日的景色和詩人的心情。通過對細節的描繪,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怡人的環境中。詩中的摩訶池、空苑和廢城等場景都是充滿詩意的意象,表現出一種寧靜和寂靜的氛圍。詩人通過駕馭馬匹和聆聽蟬鳴來尋求內心的寧靜和平靜,同時也體現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詩人對國家興亡的憂慮。詩人已經年老,退隱山林,不再參與政治事務,但他對國家的命運仍然心存憂慮。白頭散吏的形象展示了詩人的個人遭遇,也折射出一個時代的滄桑和變遷。通過這種私人情感與國家興亡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國家興衰的思考和懷念。
總體而言,《夏日過摩訶池》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夏日景色,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國家興衰的思考。詩中的意象和情感交織在一起,使得整首詩既有鮮明的形象描繪,又有深入人心的情感表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淙潺野水鳴空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rì guò mó hē chí
夏日過摩訶池
wū mào piān piān bái zhù qīng, mó hē chí shàng shì xián xíng.
烏帽翩翩白紵輕,摩訶池上試閑行。
cóng chán yě shuǐ míng kōng yuàn, jì lì xié yáng xià fèi chéng.
淙潺野水鳴空苑,寂歷斜陽下廢城。
zòng pèi yíng liáng kàn mǎ yǐng, xiù biān xún jù tīng chán shēng.
縱轡迎涼看馬影,袖鞭尋句聽蟬聲。
bái tóu sàn lì yuán wú shì, què wèi xīng wáng yī chuàng qíng.
白頭散吏元無事,卻為興亡一愴情。
“淙潺野水鳴空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