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擁更登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擁更登危”全詩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地偏初衣夾,山擁更登危。
萬國皆戎馬,酣歌淚欲垂。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云安九日鄭十八攜酒陪諸公宴》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云安九日鄭十八攜酒陪諸公宴》
作者:杜甫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地偏初衣夾,山擁更登危。
萬國皆戎馬,酣歌淚欲垂。
中文譯文:
寒花已經開盡,只有菊蕊依然豐盈于枝頭。
從前采摘的人不再頻繁,只有淡淡的香味暫時的跟隨。
居住的地方偏遠,初衣已經夾雜著寒冷。
群山環繞著更高的山峰,再往上爬就危險了。
萬國都在為戰亂而奔波,心滿意足地歌唱卻忍不住掉下眼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唐代時期宴會的場景,以及內心的感慨。
詩首描述了寒花開盡的景象,只有菊蕊還在盛開。這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事物的更迭,寒花的美麗已經消逝,而菊花依然堅守著它們的美麗。作者通過寒花和菊花的對比,反映了他對于社會變遷的感慨。
接下來,詩人提到過去采摘菊花的人已經不再頻繁出現,只有淡淡的香味暫時的跟隨。這里可以理解為,過去伴隨著盛開的菊花一同出現的歡樂氛圍已經消失,只剩下了一絲淡淡的憂傷。
詩的下半部分描述了作者所處的環境。作者居住在偏遠的地方,穿著單薄的衣服感受著寒冷。周圍的群山環繞,再往上爬就有危險了,可能是指山勢陡峭,阻擋了前進的道路。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身處逆境,環境艱苦。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戰亂的感嘆。作者通過“萬國皆戎馬”的形象描繪了當時戰亂頻發的局勢,而自己卻酣歌歡唱卻忍不住掉下淚水。這是對于社會動蕩的無奈和對于時代的悲涼的抒發。
整首詩詞通過對菊花、舊時光和自身環境的描繪,反映了作者內心的感嘆和無奈,表達了對于時代變遷和社會動蕩的思考。同時,詩中使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給讀者帶來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山擁更登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n ān jiǔ rì zhèng shí bā xié jiǔ péi zhū gōng yàn
云安九日鄭十八攜酒陪諸公宴
hán huā kāi yǐ jǐn, jú ruǐ dú yíng zhī.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jiù zhāi rén pín yì, qīng xiāng jiǔ zàn suí.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dì piān chū yī jiā, shān yōng gèng dēng wēi.
地偏初衣夾,山擁更登危。
wàn guó jiē róng mǎ, hān gē lèi yù chuí.
萬國皆戎馬,酣歌淚欲垂。
“山擁更登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