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中剩喜簪裾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堂中剩喜簪裾集”全詩
霽日偶逢春盎盎,野人不慣屋潭潭。
堂中剩喜簪裾集,樓上時聞鼓角酣。
明發扁舟覓歸路,趁時吾欲事農蠶。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寓蓬萊館》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寓蓬萊館》是宋代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朱門高柳畫橋南,
掠面風埃喜解驂。
霽日偶逢春盎盎,
野人不慣屋潭潭。
堂中剩喜簪裾集,
樓上時聞鼓角酣。
明發扁舟覓歸路,
趁時吾欲事農蠶。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人在蓬萊館中的生活情景。蓬萊館是一個高大的朱門,周圍有綠柳和畫橋。詩人感受到微風吹過帶來的塵埃,他欣喜地解下驂(古代車馬的一種)上的塵土。在明朗的日子里,他偶然遇到了春天的氣息,但他作為野人,不習慣屋中的湖泊。在堂中,他喜歡簪裾的聚會,而在樓上,他時常聽到鼓聲和角聲,意味著有人在歡樂中飲酒作樂。他決定乘著明亮的船只尋找回家的路,趁著時機,他想從事農耕和養蠶的工作。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個人在蓬萊館中的生活場景。通過描繪朱門、柳樹和畫橋,詩人展現了蓬萊館的壯麗景色。他喜悅地解下驂上的塵土,表達了對自由和自在生活的向往。詩中的春天氣息和湖泊則象征著繁華和安逸的生活,而野人則代表了對自然和簡樸生活的追求。在堂中的聚會和樓上的歡樂氣氛,展示了人們在繁忙生活中尋求歡樂和放松的心態。最后,詩人決定乘船回家,從事務農和養蠶的工作,表達了對樸素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這首詩詞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自由、自然和樸素生活的向往。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繁華和歡樂的渴望,以及對回歸農耕生活的決心。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追求和價值觀的思考。
“堂中剩喜簪裾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péng lái guǎn
寓蓬萊館
zhū mén gāo liǔ huà qiáo nán, lüè miàn fēng āi xǐ jiě cān.
朱門高柳畫橋南,掠面風埃喜解驂。
jì rì ǒu féng chūn àng àng, yě rén bù guàn wū tán tán.
霽日偶逢春盎盎,野人不慣屋潭潭。
táng zhōng shèng xǐ zān jū jí, lóu shàng shí wén gǔ jiǎo hān.
堂中剩喜簪裾集,樓上時聞鼓角酣。
míng fā piān zhōu mì guī lù, chèn shí wú yù shì nóng cán.
明發扁舟覓歸路,趁時吾欲事農蠶。
“堂中剩喜簪裾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