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誰驅五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問誰驅五瘧”全詩
形羸心自壯,手弱筆仍遒。
昨夜燈如喜,今宵蝶莫愁。
問誰驅五瘧,正與五窮謀。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又賦》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又賦》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病忽兩月,蓬頭夏涉秋。
形羸心自壯,手弱筆仍遒。
昨夜燈如喜,今宵蝶莫愁。
問誰驅五瘧,正與五窮謀。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文天祥在病中的心境和思考。他在病中度過了兩個月,頭發凌亂如蓬草,經歷了夏天的炎熱和秋天的涼爽。盡管身體虛弱,但他的心志依然堅強,手雖然無力,但筆仍然流暢。作者在昨夜看到燈火歡快,而今宵則沒有蝴蝶的憂愁。他詢問誰能驅散他的五種瘧疾,正與五種貧困共同謀劃。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在病中的境況,展現了他堅強的意志和樂觀的態度。盡管身體虛弱,但他的心境依然堅毅自強。他用對比的手法,將昨夜的喜悅與今宵的無憂相對照,表達了他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最后兩句詩中,作者提到了五種瘧疾和五種貧困,暗示了他身處逆境,但他并不氣餒,而是積極思考如何擺脫困境。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堅韌和樂觀,給人以勇氣和希望。
“問誰驅五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fù
又賦
yī bìng hū liǎng yuè, péng tóu xià shè qiū.
一病忽兩月,蓬頭夏涉秋。
xíng léi xīn zì zhuàng, shǒu ruò bǐ réng qiú.
形羸心自壯,手弱筆仍遒。
zuó yè dēng rú xǐ, jīn xiāo dié mò chóu.
昨夜燈如喜,今宵蝶莫愁。
wèn shuí qū wǔ nüè, zhèng yǔ wǔ qióng móu.
問誰驅五瘧,正與五窮謀。
“問誰驅五瘧”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