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留鼎馀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猶留鼎馀藥”全詩
此身恨鳧短,有意求蟬蛻。
猶留鼎馀藥,還授人間世。
從君臥山中,共談弘景秘。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贈適庵冊工》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適庵冊工》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本是儒家子,學為方外事。
此身恨鳧短,有意求蟬蛻。
猶留鼎馀藥,還授人間世。
從君臥山中,共談弘景秘。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文天祥對自己學問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考。他自稱是儒家的子弟,但他的學問卻偏向于方外之事,即超越世俗的境界。他感慨自己的生命短暫,希望能夠有意識地追求超越凡俗的境界,就像蟬蛻一樣脫胎換骨。他認為自己還保留著一些寶貴的知識,愿意將這些知識傳授給人間世俗的人。他與詩中的“君”一起在山中休息,共同探討著宏大的景象和秘密。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文天祥對于學問和人生的獨特見解。他認為學問不應該局限于儒家的傳統,而應該超越世俗的束縛,追求更高的境界。他用鳧和蟬蛻作為隱喻,表達了對自身短暫生命的遺憾和對超越的渴望。他愿意將自己所學的寶貴知識傳授給他人,希望能夠在人間世俗中傳播更高尚的思想和智慧。最后,他與“君”一起在山中休息,共同探討著弘大的景象和秘密,展示了他對于宏大事物的追求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哲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學問和人生的獨特見解,展示了他對超越世俗的追求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它給人以啟迪,讓人思考學問的真正意義和人生的價值。
“猶留鼎馀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shì ān cè gōng
贈適庵冊工
běn shì rú jiā zǐ, xué wèi fāng wài shì.
本是儒家子,學為方外事。
cǐ shēn hèn fú duǎn, yǒu yì qiú chán tuì.
此身恨鳧短,有意求蟬蛻。
yóu liú dǐng yú yào, hái shòu rén jiān shì.
猶留鼎馀藥,還授人間世。
cóng jūn wò shān zhōng, gòng tán hóng jǐng mì.
從君臥山中,共談弘景秘。
“猶留鼎馀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