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使閉城呼不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若使閉城呼不應”全詩
若使閉城呼不應,人間生死路茫茫。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脫京口·入城難》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脫京口·入城難》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輕身漂泊入鑾江,
太守欣然為避堂。
若使閉城呼不應,
人間生死路茫茫。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文天祥在南宋末年,面臨入城困難的境遇。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對生死和人世間無常的思考和感慨。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動蕩時期的身世之感。首句“輕身漂泊入鑾江”,描述了作者離開京城,漂泊在鑾江之上的境況。這里的“輕身漂泊”暗示了作者身世的不穩定和流離失所的境遇。
接著,詩中提到“太守欣然為避堂”,太守指的是地方官員,他們為了避免與亂世紛爭有關的麻煩,欣然接納了作者。這里的“避堂”意味著太守提供了一個避難的場所,為作者提供了庇護。
然而,詩的下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于封閉城市的無奈和困惑。“若使閉城呼不應,人間生死路茫茫。”這句詩意味著如果城市關閉,無法進入,那么在人世間的生死之路將變得茫茫無邊。這里的“閉城呼不應”暗示了作者在困境中的無助和孤立。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亂世中的身世之感和對生死和人世間無常的思考。它揭示了作者對于時局的無奈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現了他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自由的追求。
“若使閉城呼不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uō jīng kǒu rù chéng nán
脫京口·入城難
qīng shēn piāo bó rù luán jiāng, tài shǒu xīn rán wèi bì táng.
輕身漂泊入鑾江,太守欣然為避堂。
ruò shǐ bì chéng hū bù yīng, rén jiān shēng sǐ lù máng máng.
若使閉城呼不應,人間生死路茫茫。
“若使閉城呼不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