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簾獨未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鉤簾獨未眠”全詩
金剎青楓外,朱樓白水邊。
城烏啼眇眇,野鷺宿娟娟。
皓首江湖客,鉤簾獨未眠。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舟月對驛近寺》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舟月對驛近寺》是杜甫的一首詩,描寫了詩人在夜晚乘船經過一座靠近寺廟時所見景色和自己的感受。
詩意:杜甫在長夜漫舞的船上,發現月亮的光明照亮了船只,不需要點燃蠟燭。在遠處的寺廟,金色的寺塔在青翠的楓葉之外顯得異常醒目,而紅色的樓閣在潔白的水邊也格外顯眼。城市中的烏鴉飛翔著發出孤單而凄涼的鳴叫,而野鷺則宿于江邊,顯得娟秀而優雅。作為一個年老的江湖游客,杜甫獨自一人掛著帷簾,目前仍未入眠。
譯文:
更深不假燭,月朗自明船。
月亮亮堂堂,照亮了船只。
金剎青楓外,朱樓白水邊。
在青翠的楓葉之外,寺廟的金色塔樓,
在潔白的水邊,紅色的樓閣。
城烏啼眇眇,野鷺宿娟娟。
城市中的烏鴉鳴叫凄涼,
野鷺宿在江邊,優雅而娟秀。
皓首江湖客,鉤簾獨未眠。
年老的江湖游客,獨自掛著帷簾,仍未入眠。
賞析:這首詩通過對船上和周圍景物的描寫,展現了詩人的孤單和落寞。詩人通過對夜晚的描繪,展現了自己對人生的思考。月光的明亮代表了希望和溫暖,而城中孤鴉和江邊野鷺的形象則再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凄涼。詩人的皓首和未眠,呈現出他滄桑和憂傷的心境。整首詩一方面描繪了自然景物的美麗,一方面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困惑,展現了杜甫獨特的感受和洞察力。
“鉤簾獨未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u yuè duì yì jìn sì
舟月對驛近寺
gēng shēn bù jiǎ zhú, yuè lǎng zì míng chuán.
更深不假燭,月朗自明船。
jīn shā qīng fēng wài, zhū lóu bái shuǐ biān.
金剎青楓外,朱樓白水邊。
chéng wū tí miǎo miǎo, yě lù sù juān juān.
城烏啼眇眇,野鷺宿娟娟。
hào shǒu jiāng hú kè, gōu lián dú wèi mián.
皓首江湖客,鉤簾獨未眠。
“鉤簾獨未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