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鳥行猶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宿鳥行猶去”全詩
宿鳥行猶去,叢花笑不來。
人人傷白首,處處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登白馬潭》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白馬潭》是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描寫了詩人在白馬潭登高的情景。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水生春纜沒,日出野船開。
宿鳥行猶去,叢花笑不來。
人人傷白首,處處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詩意:
這首詩以登高的場景為背景,表達了杜甫的離愁別緒。詩中描繪了春天船只起航、小鳥歸巢、花朵競相綻放的景象,但是詩人的心情卻無法與之相應。詩人表達了自己年邁的悲傷,以及離鄉輾轉流亡的辛酸。最后,杜甫表達了自己對新的知識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南方征戰的關切和期盼。
賞析:
這首詩通過獨特的景物描寫和情感抒發,傳達了詩人內心的感受。水生春纜沒、日出野船開,描繪了春天船只起航的美景,但詩人并沒有對此產生舒暢的情緒,而是表達了對離別和痛苦的感觸。宿鳥行猶去、叢花笑不來,詩人通過對小鳥歸巢和花朵綻放的描寫,強調了自己與美景之間的疏離感。人人傷白首、處處接金杯,詩人通過描寫白發和飲酒的情景,表達了對自己年老和流亡的悲傷與苦悶。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詩人希望通過獲取新知識來活躍自己的心靈,同時也表達了對南方戰事的關切和對自己歸鄉的期盼。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基礎,通過對情感的抒發,表達了詩人內心的離愁別緒和對歸鄉的渴望,展現出悲壯的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宿鳥行猶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bái mǎ tán
登白馬潭
shuǐ shēng chūn lǎn méi, rì chū yě chuán kāi.
水生春纜沒,日出野船開。
sù niǎo xíng yóu qù, cóng huā xiào bù lái.
宿鳥行猶去,叢花笑不來。
rén rén shāng bái shǒu, chǔ chù jiē jīn bēi.
人人傷白首,處處接金杯。
mò dào xīn zhī yào, nán zhēng qiě wèi huí.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宿鳥行猶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