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簾外人稀睡老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簾外人稀睡老鈴”全詩
已嘆近秋添白發,更因多病讀黃庭。
江魚未上烹難致,吳酒空斟醉易醒。
好住安心莫惆悵,此身天地一浮萍。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題齋壁》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齋壁》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耒。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在午后的松庭中,聆聽著鶯鳥的啼鳴,外面的人稀稀落落,老鈴聲催眠。詩人感嘆自己近秋天增添了白發,由于多病,他讀著黃庭的書籍。他提到江魚未上烹難致,意味著他無法品嘗到美味的江魚,吳酒雖然斟滿卻易醒。最后,詩人勸人們要好好安心住下去,不要憂愁,因為我們的生命就像天地間的浮萍,短暫而無常。
中文譯文:
松庭日午聽啼鶯,
簾外人稀睡老鈴。
已嘆近秋添白發,
更因多病讀黃庭。
江魚未上烹難致,
吳酒空斟醉易醒。
好住安心莫惆悵,
此身天地一浮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詩人通過描繪松庭中的午后景象,展現了一種寧靜和寂寥的氛圍。他聽著鶯鳥的啼鳴,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但周圍的人卻很少,老鈴聲催眠,給人一種寧靜而孤獨的感覺。
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和對自身衰老的認識。他感嘆自己近秋天增添了白發,意味著歲月不饒人,時光的流逝使他變老。同時,他提到自己多病,讀著黃庭的書籍,顯示了他對學問的追求和對知識的珍視。
詩中還表達了對生活中遺憾和無奈的思考。詩人提到江魚未上烹難致,意味著他無法品嘗到美味的江魚,吳酒雖然斟滿卻易醒。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中的遺憾和無法實現的愿望的反思,同時也表達了對人生短暫和無常的認識。
最后,詩人勸人們要好好安心住下去,不要憂愁。他以此身天地一浮萍來形容人生的短暫和無常,意味著我們的生命像浮萍一樣,漂泊不定,所以應該珍惜當下,不要過于糾結和憂愁。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生活、時光和人生的思考,展現了一種寧靜、孤獨和對生命的珍視。
“簾外人稀睡老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zhāi bì
題齋壁
sōng tíng rì wǔ tīng tí yīng, lián wài rén xī shuì lǎo líng.
松庭日午聽啼鶯,簾外人稀睡老鈴。
yǐ tàn jìn qiū tiān bái fà, gèng yīn duō bìng dú huáng tíng.
已嘆近秋添白發,更因多病讀黃庭。
jiāng yú wèi shàng pēng nán zhì, wú jiǔ kōng zhēn zuì yì xǐng.
江魚未上烹難致,吳酒空斟醉易醒。
hǎo zhù ān xīn mò chóu chàng, cǐ shēn tiān dì yī fú píng.
好住安心莫惆悵,此身天地一浮萍。
“簾外人稀睡老鈴”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